第04版:民生·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疏堵结合 齐抓共管“飞线充电”
殷行街道153处适合改造的车棚已全部改造完成,并因地制宜试点安装简易充电桩

  ■记者  王歆瑜

  排插污渍斑斑,露天放置在外为私家电瓶车充电,一条“飞线”从楼上悬到楼下。

  17日上午9点,在中原一村居民区,记者跟随街道平安办、社区民警、居委干部和物业公司一行,对小区内私拉电线为电瓶车充电的违规行为进行检查。

  党建引领,“三驾马车”齐抓共管

  殷行街道是密集型居住社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瓶车数量呈阶梯式递增。有限的充电装置不能满足居民充电需求,居住在高层的居民“自寻出路”,通过从窗户外拉出一根长长的充电线连接到楼下的电瓶车进行充电,就是通常所称的“飞线充电”。

  中原一村属于动迁安置房,房屋结构简单,租户占比大,电瓶车数量多。经过多部门集中整治和宣传教育,“飞线充电”的现象有所缓解,原本像“蜘蛛网”一样的楼面干净整洁不少。

  小区居民曹阿姨告诉记者,“电瓶车充电万一有什么意外发生,那是一瞬间的事情,现在加强管理,居民也放心了,有安全感了。”

  为巩固整治效果,防止反弹回潮现象发生,街道充分发挥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作用,党建引领,广泛宣传,每逢周四相应管理部门还会多一项任务,检查“飞线充电”有无回潮。

  此外,通过街道城运中心的电子大屏,可以及时了解到各居民区“飞线充电”的投诉,为所属居民区物业了解动态、即时上门通知整改提供了有力帮助。

  疏堵结合,推进车棚智能化改造

  采用专项整治堵住飞线充电,可居民实实在在的充电需求还是存在的,如何解决居民的充电需求?

  围绕“城区治理焕新颜”目标,街道探索党建引领下的“政府指导、居民自治、市场运作”的多方合作改造模式,推进非机动车棚智能化改造,千方百计为居民提供标准化、安全性的充电场所。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原来的财政全力支撑变成引导资金投入,政府引进第三方力量进行资金投入和运营,居民自主决定是否改造,自由与第三方企业沟通运行管理问题。通过这种多元合作方式,既解决了资金问题,又解决了后续车棚改造后运营管理问题。

  如今,街道153处适合改造的车棚已全部改造完成,改造后的车棚不仅容积量大,而且更安全,新装的智慧消防传感器可以实现对车棚初期火灾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而物联网的应用,让车棚内各个角落实现无死角监控。

  整洁美观的环境、智能化的设施、实惠的收费标准,改造后的车棚很受社区“停车族”的欢迎。

  “一地一策”,安装简易充电桩

  家住国伟新苑的居民王先生烦恼的是,小区内的非机动车棚已经停满,不能“飞线充电”,自己的电瓶车在哪里充电?

  有此烦恼的居民不只国伟新苑居民,家住开鲁四村的张先生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随着居民非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一些人口较多的小区,非机动车棚已经不能满足居民停放和充电的需求。为此,街道积极思考对策,通过安装简易充电桩的方式缓解停放充电难题。

  在街道的牵头下,小区业委会、物业、居委会“三驾马车”合力,深入挖掘小区内可用空地,地下车库、楼前空地等空余位置。选定位置后,召开业主座谈会,广泛听取民意,了解居民诉求,让居民成为参与者、支持者、出力者,将合理的空地资源转化为集中充电场所,安装简易充电桩。

  目前,街道已经在国伟新苑、开鲁四村、民星路600弄等小区试点简易充电桩。“有了这些充电桩,我们充电更安全更便捷了。”居民王先生为此点赞,此举实在解决了他的充电难题,

  “飞线充电”引发火灾事故,科学整治既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街道表示,将不断推动充电设施的升级改造,消除安全隐患,为居民创造和谐安定的生活环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English Edition
   第08版:专题
疏堵结合 齐抓共管“飞线充电”
森林公园洋水仙吐露芬芳
2月22日婚登领证预约爆满
遗失声明
立足创新杨浦最大实际 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杨浦时报民生·社会04疏堵结合 齐抓共管“飞线充电” 2022-02-24 2 2022年02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