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祖德 文
宁国路不长,步行十几分就可由南到北走完。
虽不长,宁国路却不是条僻陋之路,它伴随着我从童年到青年的一路成长。从西边数,起端有科发药厂后改名为第四制药厂,挨着厂区的路旁有几幢尖顶小洋房,便是当年杨浦邮电支局;隔条龙江路有家铁丝生产厂,过了河间路就是冶金机修总厂,旧称亚西亚钢铁厂;隔壁是家橡胶制品厂,后改名为上海胶鞋五厂,此厂和纺二医院的西块相邻。
穿过平凉路,迎面有食品店,拐弯处是爿米店,走过块空地便是上海变压器厂所在地,厂区直抵沈阳路。走过沈阳路,就是老杨浦卫生学校,与学校相邻的是圣心医院地盘,其门开在与宁国路相交的杭州路上,此院曾改为劳工医院、杨浦中心医院住院部,现为上海第一康复医院。
宁国路的东边,在临杭州路顶头的拐弯处围着圈二层楼的石库门民居,底楼多半是门店,那里依次开有电器厂、烟纸店、米店、五金店、中药堂、豆腐店。
紧贴着石库门外山墙,沿宁国路朝北,建有平房,中间开有一爿洗衣店,民居平房直连到26弄堂口,经过理发店便到了28弄堂口。
从弄堂边的炒货店说起,依次开有文具店、制面店、小书店、熟水店、钟表店、饮食店、烟纸店。
过了50弄堂口有二层楼的石库门房子,底层有酱油店、杂货店、铜锡店、熟食店、理发店;挨着石库门外山墙又是一排平房,相继有成衣铺、大饼店、自行车铺。
中间隔了户棚屋就是上海变压器东厂区,在边上有座现存70年以上、层高四楼的老建筑,要说宁国路上数得上的老建筑,非此幢莫属。
它就是宁国路96号楼,苍老且坚挺,岁月的风雨没蚀毁它的容颜;孤傲中还挟着森严,水泥围墙和高架的铁丝网将人拒之楼外;奇特又带些神秘,四层的高楼原仅在西、北山墙上不规范地开有几扇小窗,南、北陡壁无窗。
不知是名不见经传还是出于保密,在百度上搜不到它的条目。它建于何年我不知道,但我出生时它就已落成,矗立在宁国路绝对超过八十年。我曾住宁国路五十弄四十一号,与它直距不过百米。打开后窗映入眼帘的就是它那高耸无窗的南墙,仰望它真让人产生种压迫的感觉。
在和它朝夕相处的岁月里,我见证过它的英勇。那是1950年,记得当时杨树浦发电厂被炸后,居民用电受到一小时的限制,晚饭后我们便早早上床睡觉。一天,正当我们熟睡时,耳内传进“呜……呜”急促响亮的警报声。惊醒的一家人既没可去的防空洞藏身,更不敢出门,好像还是在家里比较安全。反正没电便一古脑地拉开窗帘去窥探外面情况。
窗户正对着宁国路96号楼南墙,只见那屋顶上吐出了一连串的火舌,在漆黑的夜空划出了一条条闪亮的火龙,不停地朝漆黑的夜幕飞去。“哒……哒”的枪声不断在耳中回响。那场景真叫惊心动魄,过目难忘。这是我小时候领略过最切实的防空作战。
第二天坊间即传,昨晚枪声是驻地的人民解放军在宁国路96号楼和沈阳路上空军医院两个制高点上的高射机枪对敌机的射击。作为受过其庇佑的我,从此记住了宁国路96号这座楼,它是我们这里防空护民的功臣。
打那以后,楼里公开驻军,路过时多可见战士的身影。它的大门时常紧闭,外面没写门号也没挂单位名称,附近居民只知道它是座变电站,属军事设施。森严的围栏上高架着铁丝网,严峻的外表和防空功劳的渲染为它增添神秘色彩。
老楼的边上是98弄口,弄口挨着的北边是第四漂染厂,出产过风靡一时的巴拿马布料,厂区后来建的厂房仍以工业园区名义保留。
沿厂房墙角走直接可过平凉路,从这里到杨浦少年宫这段变化最大:原先迎面的是老杨浦区第一中心小学的围墙,后改为平凉二中;向北稍走些,就来到老杨浦游泳池,和泳池隔墙的就是纺二医院总部;院墙北至锦州湾路一带,是些平房棚户;过了路口便是冶金机修总厂地盘,中间隔座教堂便是民联中学;再朝北至长阳路,这里几幢老洋房便是著名的杨浦区少年宫。
为什么说这段变迁最大?后来,先是从平凉路至锦州湾路建起了地标建筑大楼,随之新建起高层民居;在河间路上建有内环高架杨浦段第一匝道下口;路的另边新建起阳浦小学,校园外筑有民居和少年宫相邻。
再看看杨浦大桥,竖起的混凝土桥架犹如一根擎天大柱,相比之下与其毗邻的宁国路96号楼相形见绌,它似乎正渐渐地失去老而弥坚的风采。是呵,我们不再会把它当作制高点来架机枪去防空,但它对我们曾经的庇护还应铭记。
而我虽已不在此住,但有时去宁国路附近的同学、朋友家,便会拐去宁国路在高架下走走,作为一个曾在此生活了40多年的老人,惊叹于旧貌新颜变化之巨,在今日、昨天里久久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