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身边雷锋”提供更坚强后盾

  ■吴頔

  初春的上海,街道上与往日相比似乎多了一些平静,受到疫情影响,不少人都已减少了流动。但有些地方,似乎又多出了一些忙碌的人——核酸检测点,有人指导你打开手机里的“健康云”;小区里,有人将瓜果蔬菜送上门;在抗疫一线工作者家中,有人对上网课的子女们进行辅导看护;在电话另一端,有人用轻柔的话语为市民缓解心中的焦虑……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上海疫情防控志愿者。

  这几天,一篇“上海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操作指南”在上海市民的朋友圈扩散,总阅读量已经突破200万人次。越来越多的人正积极申请并加入志愿者的行列中,随处可见的“大白”和“黄马甲”“绿马甲”们,与医护人员等基层一线工作者一道,努力筑牢疫情防控坚实防线,构成了城市一道特殊的风景,也凝聚起社会的正能量。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两年前,这句话曾引发许多人的共鸣。从早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到后来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再到如今的又一场阻击战,一大批“身边的雷锋”勇敢逆行,守护城市安全、市民健康。上海市民的大爱情怀、文明素养、精神风貌在一次次考验面前充分体现、不断升华,彰显了这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深厚力量,彰显了这座城市温暖人心的精神品格,彰显了这座城市无处不在的软实力。

  上海的疫情防控仍然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志愿者们夜以继日,抵挡在市民身前与病毒作战,成为医护人员的坚强后盾,成为一束束“微光”。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部分区域、部分志愿服务岗位,尤其是一些专业性强的志愿服务岗位,仍存在短期的力量缺口,与志愿服务相关的保障物资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紧缺,一些人仍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微光”要汇聚成更亮的“光束”,迫切需要有更坚强的后盾,去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这些天,已经有一批批食品、牛奶、雨衣、防护服、洗手液等物资涌向全市各区的志愿者,相关部门为全市参加疫情防控的志愿者在原有保险的基础上增加了最多每人50万元保额的“守护志愿者”特定保险,还有机构组织专家开展了面向疫情防控一线志愿者的心理咨询……但仅仅做到这些,恐怕还远远不够。更关键的,是全社会都要对志愿者们多一些理解与尊重,用实际行动支持志愿者们的辛劳付出。

  这样的支持,不仅需要我们每一位市民,继续坚持防疫“三件套”、牢记防护“五还要”,在遭遇封控管理时少一些抱怨与谩骂、多一些配合与鼓励,更需要相关部门科学、合理地调配志愿服务力量,给他们以清晰明确的政策信号、具体细致的工作指导和坚实有力的资源支撑,争取吸纳更多责任主体参与,将志愿者们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不辜负他们的汗水与付出。这是继续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的前提条件,也是一座人民城市应有的温情和暖意。

  疫情防控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第一责任人”。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站上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成为志愿者,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尽一份力所能及的责任,就一定能形成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强大合力,上下同心、坚定信心,一鼓作气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来源:解放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团结起来 坚定信心 务求必胜
共同守“沪” 人人有责 人人参与
为“身边雷锋”提供更坚强后盾
“数治”赋能,提升城市“抗疫力”
杨浦时报评论05为“身边雷锋”提供更坚强后盾 2022-03-29 2 2022年03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