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解放日报 冬季该如何科学养生?11月30日,由解放日报社主办的2022上海台北双城健康讲坛暨第45届解放健康讲坛,以“走近中医学养生、防微杜渐治未病”为主题,邀请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上海市名中医方邦江教授,黄元御学术流派第七代传承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孙明瑜教授,沪上首位台湾籍龙华医院规范化培训医师、石氏伤科非遗技术第六代传承人石承主医生,共同为市民朋友带来中医养生科学知识。
中西医结合应对新冠
方邦江教授曾于2020年带领医疗队员奔赴武汉雷神山医院。讲坛上,他提及,“大家都知道新冠肺炎治疗目前没有特效药,天气渐冷同时叠加流感,呼吸道传染病如何预防?其实古人在古籍中已有所解释。”
清代吴有性所著《瘟疫论》,是我国中医温病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方邦江说,所谓温病即传染病,书中写道“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从口鼻而入”。这里的“口”,既可以指消化道,也可以指呼吸道。正因此,冬季流感多发、夏季疟疾多发。
中西医结合呈现出独特优势。经典古籍《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谓“正气”即自身免疫力,免疫力差了更易感染新冠病毒。专家说,“利用中医治疗,同时锻炼六字诀、八段锦等,调养身体、提升自身免疫力,临床看来对缩短病程非常有益。”
冬季藏阳藏精藏神
孙明瑜教授在讲坛上提及:中医理论中,冬季养生有三藏——藏阳、藏精、藏神。冬季是一年之中阳气最弱的季节,人体要用全身阳气去御寒,如果阳气不足就易生病。专家逐一解释:所谓藏阳,即养好阳气、适度保暖。藏精需养肾,肾阳是阳气的根本,这一季节不要太肆意玩乐,不要太消耗。至于藏神,则是冬日行为要相对静,早点睡晚点起。
一些中医理论与现代西医可谓不谋而合。孙明瑜表示,例如西医认为,冬天心血管疾病高发。而对应中医来看,心阳是“一生之大阳”,藏阳呵护心脏于此时至关重要。她还举例,不少市民早上三、四点就起床锻炼,汗流浃背,最终适得其反。清晨阳气很弱对身体不利,“汗血同源”,汗出太多伤气伤精,无法“顾护肾气”。基于此,冬日锻炼也要遵循科学规律,适宜为主。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石承主25岁之前在中国台湾地区曾获跆拳道比赛金牌,随后来到上海学医。讲坛上,他用“动静力平衡”来解释人体脊柱健康:脊柱犹如盆景,枝干绕着铁丝。铁丝是动力系统,枝干就是静力系统。对应看脊柱,脊柱两侧肌肉动力系统带动骨骼形成动作。一旦动力失衡,就会产生疾病。以颈椎为例,上颈椎压迫会出现头晕、呕吐、胸闷,下颈椎压迫会表现为肩部以下症状,甚至行走障碍。临床上,很多高血压患者也能从颈椎找到问题。
石承主说,“冬病夏治敷贴肚脐,支气管疾病贴天突穴、肺腧穴等,这些都是脊柱旁边对应的神经所管控范围。”
近年来,颈椎痛、腰椎病患者逐渐增多,症状出现时按摩、贴膏药等方法只能治标,无法解决根本。在专家看来,所谓根本正是脊柱的动静力失衡。保持平衡,还需学会科学正确的方法,而生活中最好的医生其实是自己。
石承主解释,脊柱关节病患者年轻化,很多小学生体态姿势就有所欠缺,未能及时纠正。上班族长时间久坐对脊柱同样是极大的伤害。久坐导致脊柱椎体间僵硬,慢慢失去弹性,肌肉出现疲乏。应对脊柱关节病应“外练精气神、内练中国魂”,八段锦作为传统中医文化值得提倡,耳穴全息疗法等也是市民可以掌握的日常自我保健方法。■顾泳 王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