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套鞋往事

  ■祁民龙 文

  春节将至,妻子在家大扫除,从储藏室翻出一双约八成新的高帮套鞋。我定眼看着这双套鞋,不禁回想起许多与套鞋相关的往事。

  老上海人无论是对低帮元宝套鞋,还是长筒的雨靴,都喜欢称作套鞋。记得刚上小学那年,妈妈给我买了一双元宝套鞋,我兴奋地拿起这双光亮得能照出人脸的套鞋看了又看,心里盼望着快点下场雨,这样就可以穿着新套鞋了。

  成年后进入一家机械厂工作,每逢“学雷锋”纪念日,团委总要安排团员青年做志愿者,为全厂职工提供诸如理发、修补等活动。鉴于我会点修补套鞋技术,每次都被安排到修理套鞋组。这个组的摊位前来的人还真不少,当年人们的物质生活尚不丰裕,套鞋穿破了也不舍得扔掉,修理一下再穿。最有趣的是一位老师傅,他拿来的那只套鞋上面已经修过5处了,红的、黑的补丁交织在一起,现在紧靠补丁处又漏水了,我给他补好的套鞋补丁摞补丁,呈鱼鳞状。工友见此戏称他为“六洞师傅”。他听了也不生气,提着补好的鞋乐呵呵地走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进入街道办事处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穿着套鞋在居民区走街串巷,是工作常态,春雨绵绵时要穿,夏季防台抗汛要穿,秋雨潇潇时要穿,冬季除雪保畅也要穿。真可谓,工作在基层,套鞋伴我行。

  我所在的街道当年是典型的老城区:棚户简屋多、中小道路多、公共基础设施差,每当遇到暴雨来袭,不少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居民区就成了水中泽国,其中的居民既面临着安全隐患,又要面对财产受损的困境,苦不堪言。

  记得有一年夏天,本市遇到台风、暴雨、潮汛三碰头灾害天气,地区内有不少居民家中进水。街道干部们立刻披挂上阵,奔赴各自所联系的居委会,开展排查险情、调集抽水泵等抗汛排涝物资、疏通排水管道等工作。当时,我同居委会干部刚走近一条弄堂,就听到一个五十多岁的女子在大声呼叫我们,一问得知,她家男人此时还在单位上班,家里进水眼看就要淹到电冰箱,当时电冰箱可算得上家里的“大件”,她一个人又搬不动,正急得团团转,见到我们就像见到救兵,连声请我们帮忙。

  我和同行的居委会干部蹚着被水淹没的弄堂来到她家,抬起沉重的冰箱,打算将冰箱搬到地势较高的居民活动室。弄堂积水最深处已经超过了膝盖,水一下子涌进了套鞋,走起路来愈加困难,等我们把冰箱放置在活动室,浑身上下也全都湿透了,雨水、汗水、积水在我们身上来了个“三碰头”。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随着大规模旧区改造和市政建设的推进,大片的棚户简屋被一栋栋高楼大厦所取代,居民群众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我所工作过的街道,零星地块的棚户简屋征收任务也于去年完成。如今很少再看到有人穿着套鞋行走在大街上了,我眼前的这一双不起眼的套鞋,成了城市建设进程和民众生活变迁的“见证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龙行龘龘
黄河路不仅有美食
二月初二春龙节
套鞋往事
换灯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套鞋往事 2024-03-12 2 2024年03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