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社区长者食堂每日新鲜现做菜品近200种,解决老年居民用餐问题的同时,还兼顾了正在努力拼搏的“打工人”;无论是城市的建设者,还是学龄儿童都一样的求知若渴,他们想要的学习休闲书屋都被“安排”上了;看似无关紧要的小区门牌,却是家的落脚点,关乎小区居民的归属感,这个“微心愿”要提到第一项议程……
社区是小家的承载,社区又是城市的“细胞”,人民城市的幸福感便落脚于社区中的方方面面。优服务、重民意,事事有回应,杨浦的社区越来越暖。
当日现烧、标准化运营,只做放心菜
杨浦人的一日三餐,平淡中透着温馨的点滴。每日中午时分,霍山路上人来人往,无论是行动稍慢的老年人,还是步履匆匆的年轻人,目的地大多都是挂着鲜亮招牌的“熊猫饭堂”。长长的队伍是店内标配,从买单窗口一直排到大门口,都是拿着餐盘等着取餐的人。
这家霍山路熊猫饭堂,开业至今不过大半年,已成周边居民和上班族日日光顾的“大食堂”。每日午间时段供应菜品近200种,辐射周边13个住宅小区、2所中小学、1个产业园,服务食客200人以上……
清新爽口的马兰头香干、冒着热气的白切五花肉、拳头大的红烧猪蹄、软糯香甜的花卷馒头……走进霍山路熊猫饭堂,长至十几米的窗口摆满各色菜肴,从冷盘、点心,到锅仔、热炒,应有尽有。
当下,霍山路熊猫饭堂延续了熊猫饭堂品牌一贯的菜品体系,分设精品主打菜、美味小炒、香醇干锅、营养蒸菜等多个特色窗口,每天供应近200种菜品,一字排开,可谓琳琅满目。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月,饭堂还会更新2次菜单,一方面跟着时令上新菜,一方面将前两周销量不佳的菜品下架。
社区长者食堂,最关键的始终是为老年人提供优质餐饮服务。自从在长白228街坊一炮而红,熊猫饭堂作为社区长者食堂的“网红”品牌,先后入驻平凉路街道、四平路街道、大桥街道、殷行路街道,为杨浦区老年人提供放心餐。为了保障菜品质量,全线门店实施标准化运营,由总部严格把关。
每一道菜,当日现烧现做是基本规范。霍山路熊猫饭堂的后厨,每天清晨7点亮灯,洗菜工到岗,开始清洗午餐烹饪要用的蔬菜。随后,各工位人员陆续到岗,切配、腌肉、下锅等步骤依次进行,为午餐供应做好准备。“我们备菜都是当天做,所以开工时间一定要早。急急忙忙做出来的菜,和做足准备烹饪的菜,口味是有区别的。”王桂平说。
午餐前,近200种菜品出锅上架,每一种的数量保持在6-8人份。王桂平表示,“这里后厨配备了15个工作人员,一直不间断地在配菜、烧菜,前面卖完了,后面就及时补上,这样能保证顾客吃到的一直是最新鲜、热气的。”
此外,霍山路熊猫饭堂还定期对食客进行反馈调查,邀请老年人填写对现场服务、菜品质量、口味偏好的看法和建议,也欢迎大家提出改进意见,把为老服务真正做到老人心坎里。
巧用空间,身边书屋成休闲好去处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致远处。为满足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1100号校区改扩建工程项目施工人员的文化需求,共享更多优质文献资源和公共服务。经过多方策划、准备,近日,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杨浦片区党支部携手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新建了一座邻理书屋,供工友休闲学习。
邻理书屋位于军工路1100号上海理工大学校区改扩建工程项目公共空间内,书籍涵盖时政、法律、文学等方面,种类相对齐全。自从书屋开放后,不少工友白天在工地施工,休息时就会到这里来看看书,补充一下“精神食粮”。桩基工人周春春说:“感谢公司和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在工作之余拥有提升自我的机会。”
据中建二局华东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树成介绍,邻理书屋加强了项目部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后续他们将以“邻理书屋”为载体,号召更多身边人加入读书活动,合力打造“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建筑工地新风尚,把“邻理书屋”打造成深化思想引领的重要阵地,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让邻理书屋切切实实服务职工,成就职工。
而在社区里,一些原本不起眼的小角落,小空间,也随着微更新变得利用率更高。日前,江浦路街道星泰居民区,通过社区微更新,将一处半闲置状态的屋顶空间,巧妙地改造成可阅读、可休闲、甚至可以交友的公共空间,并被命名为星邻故事馆。5月24日,星邻故事馆正式开馆。据悉,星邻故事馆位于星泰居委会2楼,100平方米左右的区域空间内,布满了图书书架,图书绘本种类齐全。
装在居民心里的名字,终于出现在小区门口了
门牌是一个小区的“身份证”,更是家的“落脚点”。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不少小区的门牌由于各种历史原因造成缺失,甚至在地图上都难以清晰地找到定位,为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近日,松花江路205弄小区终于重新拥有了自己的名字,增设了新门牌“怡海新苑”。小区居民的诉求解决了,这也是今年长白新村街道精准定位社区民生 “小事”,依托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社区达人等力量,以自治解锁社区幸福密码,以“微治理”点亮睦邻微心愿完成的第一项举措。
只有两幢房子、73户居民的松花江路205弄小区,由于其体量过于“迷你”,门牌缺失,小区门口极易被忽略。只有最早入住的一批“原始”居民还记得,这个始建于2002年的小区曾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怡海新苑。
“20多年了,很不方便,走亲访友都找不到地方,以前有朋友到我家来,我只和他们说小区隔壁是收废品站,对面是垃圾桶,边上就是我们家。”居民们十分无奈,想要改变的心情也十分迫切。
在长白新村街道自治办的牵头下,今年4月16日,“松花江路205弄门牌定制居民代表协商会”在靖宇东路睦邻中心召开。靖宇东路睦邻中心、居委会、205弄业委会及居民代表、党建联建单位东鑫电力等相关人员参会,会上一致同意安装门牌,同时,通过居民共筹、联建单位东鑫电力、睦邻中心承接方上海启民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赞助的方式解决了资金难题。居民们还共同设计商定了门牌样式。
日前,“怡海新苑”这块崭新的门牌终于立于在松花江路205弄小区门口,居民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增设门牌虽是一个“小”项目,却有着“大作用”, “迷你”小区有了存在感,居民们也有了归属感。导航能够精准定位,若遇突发救援事件,准确的门牌号可以帮助救援人员迅速找到地点,提高救援效率,日常快递也不容易送错了……
长白新村街道自治办主任王宏玉表示,后续街道还会陆续推进睦邻微心愿的项目,比如打造大家共享的睦邻会客厅、在上理小区为小区老年人安装便民座椅、打造爱宠小屋等。
民生无小事,类似小区门牌缺失这样的“小事”正是社区治理的“靶心”,据了解,今年长白新村街道会同各睦邻中心深入社区排摸需求,确立了十件居民“睦邻微心愿”的实事项目,将逐步推进完成。
■记者 汤顺佳 窦雨琪 陈涛 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