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琼 文
说句心里话,杨浦值得夸!
我的出生地不是杨浦、不是上海,但我在上海、在杨浦学习、工作和生活已经超过了三十年。
三十多年了,杨浦早就“养熟”了我,我亲历着杨浦的变化发展,从中受益并促进自身内在的成长。
老上海人口中亲切的“大杨浦”,值得颂扬、可圈可点之处实在太多了。窥一斑见全豹,我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姑且以我的工作地点为原点,分别向北、向南稍作延伸,谈谈我看到和感受到的变化。
我所在学校北面原本与著名的“二钢”(上钢二厂)毗邻,昔日映入我们视野的“景象”就是高大单调望不到头的水泥围墙,如今已经变身为互联宝地产业园。该工程分两个阶段建造施工,风景优美的开放式园区,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上下班路上,我都能顺道“借过”宝地的外侧步道,享受一下优美的环境,在花草树木的夹道迎送中放松身心。
互联宝地产业园功能定位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文创等相关产业,迄今已初步实现了“成为优秀的城市空间构建者和服务商”的愿景和使命,是实践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的重要载体。
2013年12月底至2015年12月中,分阶段开通直至全线贯通地铁12号线,宁国路站近在咫尺,更加持了互联宝地产业园的区位优势。每当看到络绎不绝的年轻人从地铁口涌出,浩浩荡荡前往园区上班,我总是禁不住心潮澎湃——他们是这个城市和国家在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活力与希望!
往南直行大约公交3站路,就来到了著名的杨浦滨江景观带,这里是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工业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已蜕变成为集文化、旅游和商业于一体的城市休闲空间。2019年9月,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实现贯通,向市民开放,世界仅存最大滨江工业带重新焕发光彩。
漫步滨江带,人们不仅能饱览摩登的浦江美景,还能触摸到由百年工业遗存改造而来的别具一格的城市肌理、领略独特的地区风貌。在现代化的升级重塑中,原有的老码头、老厂房、老机器等“老物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它们既是百年工业史沧桑巨变的见证,也沉淀着愈发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魅力无限。
再说说关乎民生的旧城改造近况。学校西面规模庞大的棚户区被彻底动迁,建设成了崭新的大型住宅小区“海上源”,交房在即;与互联宝地园区北侧只隔着一条周家嘴路的老旧小区凤南新村,老公房原拆原建,已进入到热火朝天的破拆施工阶段。居民的安居工程正在有序推进。这是落实改善民生的实事工程的一个缩影。
回想近年来,街道上时常可见志愿者们在帮助维持交通秩序、维护环境卫生,我自己也曾担任过志愿者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年年岁岁,我从点点滴滴中不断获得成长。
“此心安处是吾乡”。说句心里话,我爱杨浦——我的家。我是普通的上班族,是平凡的一份子,仅从平常的视角,罗列了日常活动轨迹这一小段“纵贯线”上的巨大变化。个人三十年的回眸,直观所见之种种巨变与城市的繁荣、国家的发展一脉相承。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