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科学之光启示生民

  ■费平 文

  春季的第一游便是光启公园。南丹路入口,是一座小石桥,走过桥就看见一牌坊,是按照明代墓制修建的,雕工精美。牌坊上镌有对联:“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

  过牌坊便是神道,两旁石马、石羊、石人、华表等依次排开,径直通向徐光启墓。墓前有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天主教上海教区竖五米高大理石十字架一座。架座正面刻拉丁碑文,余三面刻马相伯撰《徐文定公墓前十字记》。再往前就看到五个隆起的冢丘与托山,前竖一尊由苏步青于庚申春月题写的“明徐光启幕”之碑。整个墓掩映在松柏与银杏中,周边花卉茂林、修篁成排。东侧是碑廊,有徐光启的画像、手迹和传记石刻12块。

  漫步园内,蜿蜒的小湖、亭台水榭旁休闲的游人熙熙攘攘。老年人打牌跳舞打太极拳,孩子们跳着绳;有个老太跟着随身的收音机边走边唱着越剧;更多的老人没有顾忌地坐在徐光启墓前花岗岩镶砌的围墩上聊天,尽情沐浴着春日的阳光。

  我徜徉于园内《桑园试种》《督造火炮》《夜观星象》《徐利谈道》等雕塑,它们记录着徐光启一生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在数学、天文、农业、军事等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让后人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

  位于光启公园西南角的徐光启纪念馆,由明代宅第建筑“南春华堂”(九间楼)异地保护改建而成。前厅是一尊由周谷城所题“徐光启像”花岗石质地的半身像。我驻足于雕像前端详,明代一品朝服清晰端庄,胸前所佩仙鹤饰物栩栩如生,神情庄重的面部,犹如我几年前观看话剧《徐光启》那“西学东渐”“睁眼看世界”的情景再现。

  步入纪念馆,仿佛走进历史,见证这位明朝科学家、农学家、军事家和翻译家所走过的人生历程与取得的伟大成就。

  馆内,长廊式展厅分为世界眼光、科学精神、爱国情怀、高尚情操四个部分,馆藏徐光启画像、手稿手迹、文献著作等珍贵资料,展现徐光启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集文人与科学家于一身的徐光启,不仅治学严谨,还把所学知识付诸于书籍,那本关于农业生产制肥技巧的研究手稿,字体娟秀中带刚毅,飘逸中显苍劲。其对科学研究锲而不舍,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的数学著作《几何原本》以及奉旨修历、编撰的《崇祯历书》,破除“天圆地方”传统观念,提高了日月食和其它天文计算的精确度,奠定了后三百年天文历法的基础。其译著《测量法义》《勾股义》更是以西方的数学思维弥补了当时中国学术的弱点。

  徐光启除了有“富国强兵”的爱国情怀、重视“农本”的民生情怀、“不畏权不合污”的为官清廉情怀外,还有“一生清贫”之俭朴情怀。一介吏部尚书“室广仅丈,一塌无帏”,“静默好学,冬不炉、夏不扇”,奉旨册封他人“拒收馈礼”,但“通州练兵,自掏腰包购炮养兵”,去世时“官邸肃然,敝衣数袭外,止著述手草尘束而已”……明史称“盖棺之日,囊无余资”。

  我下意识双手合十,向其致敬,自俭自律、不图富贵荣禄、一身浩然正气的品德令我钦佩无比,也致敬他以科学之光启示生民的人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饭锅蒸菜
以科学之光启示生民
思秋
徐家汇
书香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以科学之光启示生民 2024-08-27 2 2024年08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