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玉华 文
走进高大摩登的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所见馆藏大多是百余年前的老物件。
底楼是中华书局图书馆旧藏书库,库内有十余排书架,每排书架有十二层,近千件清末民初出版的图书坐落在这巨大的书籍社区。高低错落的书本露出泛黄的书脊,隔着玻璃窗都让人感到厚重的历史气息。
三楼印刷技术馆内呈现的是近代以来各时期出版印刷机,站在外形庞大笨重的印刷机旁,难以想象一百多年前,一本书的诞生需要经这么多道工序,字模选择、排印设计、印刷成型,所耗人力和时间都极大。
古老的物件让人叹为观止,而最让人脑洞大开的是用新时代的3D技术复原的古代精品。
与印刷技术馆对门而立的石窟馆,外形是一座黄土包山,据说是用黄沙水泥胶水再配以黄色颜料混合搭建了这座假山。内部石窟艺术以3D全景扫描,以及数据建模和图像处理等手段,对新疆拜城县克孜尔石窟进行了复制。这座从四千公里之外飞来的山峰酷似真山,走进内部别有洞天,仰望穹顶壁画,各路神仙姿貌各异,薄裙飘带摇曳,手指翻飞,灵气乍现。用手机扫描,借助AI技术还能看到众仙翩翩,仿佛走在千年丝绸之路上,聆听所见奇遇。
我站在石窟内,恍若徜徉于多年前曾参观的敦煌石窟。
千里之外传来的千年故事在这里发出了清晰的回响,历史不遥远,传奇触手可及,在未来我们还将遇到怎样的传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