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根 文
那时的五角场周围,放眼而望是一片农田或荒草丛生之地。
当时,每次去五角场放映站看电影,是我最快乐的时光。父亲给我一角钱,舍不得乘车,会在家门口附近,到一个小学同学母亲的摊位去买零食,一个四个弹子轮的推车上,四方形的铺面板上,整齐划一的每一个格子,都盖着一块小玻璃,里面分门别类地放着盐津枣、五香豆、拷扁橄榄、各式糖果、兰花豆、三角糖,还有宝塔糖等20多个上海零食,价格都在1分钱至1角钱内,买上二三份小零食揣在口袋里,心里乐开了花,边吃边走着去放映站。
那个时候,我们一帮小伙伴蹦蹦跳跳,沿着松花江路工农新村的泥泞小道或石块路面走,其间,必须要穿过一大片农田,顺着农田的小路越过沟渠、河塘、菜畦,绕过茅坑茅草房,弯过稻田才能到放映站。
那个时候,我们常常会停下来,看看脚下沟渠、河塘里小鱼游弋、小蝌蚪穿梭,有的小伙伴身上会事先带着小瓶子,跪爬在河塘、沟渠边,顺手摸鱼抓虾,或用小网兜捞小蝌蚪,一时兴起,大家还会不约而同地唱起当时流行的《大海航行靠舵手》等革命歌曲,一路嬉闹欢歌,还不时地互换各自身上带着的零食,从家里到放映站的路上,大约需要半个多小时
当时的马路很窄,仅限两辆车子堪堪穿过,两边都是大片农田,车子驰过,尘土飞扬,耕牛马车路过,膻味令人掩鼻。不过,不一会儿那农田和树林里飘过来的清香空气,便使人神清气爽。
看到前方靠近翔殷路边上的一棵硕大的老槐树,就知道快要到放映站了,大家不由得加快脚步。
放映站到了,映入眼帘的是灰色的水泥砌墙的平顶房,黑漆色的竹篱笆围在放映站两边,附近搭屋建棚的小店商肆不少,各种零食、玩具、小人书店等应有尽有。
检票进入站内,简易的各种木头撑着影院平顶,虽不美观但坚固。第1排至第33排的座位全都是木条板制,两边皆无扶手,坐着会发出轻轻的嘎嘎声,影片放映时,坐在后排的人,可隐约听到放映机的转盘声,现在想来,真的土得掉渣。
不管怎样,在当时,看一场电影,嘴里含着一颗糖、甜桃板或拷扁撖揽,还算是较为奢侈的。
记得那时候,除了八个样板戏之外,大都是宣传革命英雄人物的电影,《南征北战》《英雄儿女》《战友》《奇袭》《突破乌江》《地道战》《地雷战》《打击侵略者》等各历史阶段的血与火的战争典型故事片,一般都看过多遍,可谓百看不厌,回味无穷。至今想来,影片中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情节,还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时光荏苒,虽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五角场放映站早已成为历史云烟,但那段少时纯朴快乐的生活,从影片中汲取的精神营养,滋养培育了一代人正确的价值观,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