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尤忆当年红薯香

  ■王智琦 文

  立冬过后,紧接着就是小雪、大雪节气,等到冬至来临,上海就进入真正气象意义上的“三九严寒”。在高楼林立、流光溢彩的街衢一隅,偶尔还能看到烤红薯,散发出一股无可抵挡的香味。

  微火闪烁,霎那间时光流转,记忆迭现。

  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正逢三年困难时期。那时,石库门弄堂口有一家国营第85粮店,每天放学回家前,闲着无事,我总会先到粮店里逛上一圈。那时粮店里只供应籼米和粳米两种,极少有糯米,糯米只在春节前昙花一现,那是米中的贵族,价格昂贵。

  籼米和粳米档次分得很细,最差的籼米每100斤13.1元,好些的有13.7元和14.3元,若要价到15.7元,那是籼米中的极品。粳米一般在16.4元,好些的则要17.1元,如果卖到18.6元,肯定是当年的新米,一般只在春节前极少量流出,且每人限购3斤。据说新米都要储存在粮库里,“备战备荒为人民”,这样储存、流转几年后,拿出来当然陈而又陈了。

  粮店除了卖米,还会卖红薯,上海人称之为“山芋”。因为一斤粮票可以买到7斤红薯,颇受饭量大人家的青睐。就像现在这种辰光,西北寒风一吹,长长队伍就会排到弄堂底,转个弯再排到弄堂口,大家都是左邻右舍,不好意思插队,故而秩序很好。加上供应量也大,有时会整整卖上一天。买来山芋后,切成片烧汤吃,或整个煮熟后剥皮吃,热腾腾金灿灿,香甜可口,很能扛得住饥饿。

  如果条件许可,将芋片再切成条,放进猪油里煎炸,那就是奢侈的高级零食了。吃山芋害处是腹胀,容易排气,上海人讲阿摩尼亚味道,实在令人难以抵挡。我曾采访过区防疫站的市级检疫标兵陈医生,她告诉我,以前为中小学生进行卫生检查,秋冬时节送检的样品往往都臭味难闻,根源就在于红薯吃了太多。

  现在我们都知道,红薯是健康的绿色食品,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辅助降血脂,但当年我们喜欢吃红薯关键还在于顶饥。

  记得1976年秋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宝山县罗店乡学农,为期三周,住在农村,伙食自理。那么多的毛头小年青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又要强劳动,食欲旺盛,粮票却是定人定量。班主任刘老师想出个办法,到农民家用钱买一些无须粮票的红薯,煮熟后让男同学多吃点。下午劳动回来,走进食堂,若能闻到那股红薯的香味,我的心中就会莫名欢悦起来。靠着那么半块或一小只红薯,我度过了学农最难熬的岁月。

  进入新世纪后,一天,在装饰豪华的酒店,友人宴请,端上来一个用银光锡纸包裹着的菜肴,打开一看,一股熟悉的香味扑鼻而来,里面是粉妆玉琢般的红薯。服务员朗声介绍道:这叫金玉满堂。

  真是好口彩,烤红薯等到了翻身的好时机,我们也迎来了人生幸福美满的晚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健康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宜其遐福
尤忆当年红薯香
晒台上的小葱
“吃素的”与吃素
带着新宇宙观回家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尤忆当年红薯香 2025-01-14 2 2025年01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