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光达 文
11月上旬,我有幸参与杨浦区老干部诗词团组织的赴临江参观上海天文馆活动,通过观展,大开眼界,深感不虚此行。
天文馆的建筑外观看上去好像一架神秘的飞碟,引人遐想。进入“飞碟”内底层,吸引眼球的是大厅正中间一个圆形的场景摆设,让人联想到科幻作家刘慈欣笔下“三体”中的某段情节。看介绍,原来这个设备叫“傅科摆”。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在大厅拱顶上悬挂了一个摆长67米、摆锤重28千克的巨大单摆。观察发现,单摆每次摆动的方向都会稍稍偏离原轨迹,这说明摆平面和地球发生了相对运动,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天文馆主要分为家园、宇宙和征程三大展区,逐层而上。家园部分主要介绍地球、太阳以及太阳系的星球们,机械模型和图片,加上声光电的加持,叫人兴奋不已;宇宙部分介绍了奇点大爆炸、星际穿越和难以想象的星云图景,令人十分震撼;征程部分开眼的是1:1的人造太空飞船和航天器模型,参观者可以进入航天舱,体悟一下在舱内的感觉,让人对航天英雄愈加敬佩。
“四方上下曰宇”,宇宙是什么?这个问题我平时很少顾及,对头顶之上空洞深邃的宇宙,就像对待四周熟视无睹的空气一样,从没有花功夫去细想,“古往今来曰宙”,宇宙似乎与渺小的自我无关。
这次通过观展,我第一次认真读图打量宇宙,并遵循馆内图片的提示,尝试着依照五个维度去深入思考,竟然有些“细思极恐”的感觉:一是时空。浑然一体、包罗万象的时空啊!跳出地球去理解时空,会一下子提升到超越生死的境界。你想啊,物质与能量、生与死,纵然变化万千,始终脱不开时空,如果地球是一个生死场大舞台,一切古往今来的存在,所有的你我他在上台之前和下台之后,虽然已经隐去,但是依然还在时空里,真可谓“这儿别离,那儿团聚,是英雄到处皆天地”。
二是引力。上天入地,宇宙各处无所不在的万有引力,正是它将星空整理得有规有矩,有条有理,谁敢摆脱,谁又能释怀?
三是宇宙之光。无量太阳的光,既是时间的尺度又是空间的量度,每秒能飞30万公里,这个速度在可观测的宇宙还属于龟速,但是又有什么比它更快?
四是元素。组成宇宙物质和聚变能量的元素,究竟谁能掀开它神秘的面纱,见识它的本真风采?
五是生命。这是宇宙中的奇迹,高等智慧的人类,更是奇迹中的奇迹。假设一下,如果在宇宙中有一颗太阳,就有一种智慧生命存在,那么,按目前我们已知的宇宙大约有2万亿个星系,每个星系按银河系下限算有1000亿颗太阳,傻傻地推算一下,宇宙至少约有2000万亿亿颗太阳。以此类推,即使再打折,宇宙中该有多少种智慧生命存在啊!那生命的起源呢?
观展结束已经多天,然而以上屈原式的天问,就像谜题一样如影相随,我不知道答案,但还是不由自主地去想。
参观天文馆的好处不言而喻,开阔心胸,转变观念,对渺小的个人得失不再纠缠计较,尝试放眼世界,宏观看问题,懂得有敬畏。这使我想起哲学家康德的那句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越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