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的晨雾中,咖啡香气与城市脉搏一同苏醒。作为“五五购物节”标杆活动之一,2025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于4月30日启幕,以“咖香汇客 上海有约”为主题,围绕“咖啡+文旅商体展”“促消费”“国际化”3个维度,在“咖”香中激发申城“啡”凡活力。
从最初的上海咖啡文化周,到如今“主场”底气十足的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5年间,一杯咖啡的嬗变,折射出上海从消费升级到文化交融的跃迁。这座城市的国际咖啡文化节,早已超越节庆范畴,成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扇窗口。
“无界生态”,咖啡成了与上海同频的“摩登生活”符号
2021年,上海首次举办咖啡文化周,到今年恰好5年。5年前,外资咖啡连锁品牌迎来一轮扩张,本土咖啡品牌方兴未艾,当时发布的《上海咖啡消费指数》显示,上海咖啡馆数量达到6913家,成为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咖啡,成了与上海同频的“摩登生活”符号。
5年后的今天,上海的咖啡版图已超越想象。记者获悉,2025年咖啡文化节的主市集于4月29日至5月2日举办,北外滩2.3公里水岸线化身“无界社区”,用350个展位打造全城最大规模“咖啡+文旅商体展”联动活动。为期4天的活动中,300平方米沙滩氛围、早C晚A市集、戏剧快闪、无人机演出等活动轮番上演,串联立体化精彩动线。在主市集的卡乐罗咖啡展区,游客还可现场体验跨屏跨国的云端互动,邀请在意大利卡乐罗咖啡馆的消费者喝一杯咖啡,让意式浓缩与上海拿铁“隔空干杯”。
过去5年,“咖啡+万物”生态在上海崛起,也是消费场景的无限延展。今年咖啡文化节进一步加速咖啡与多元业态的跨界融合,持续放大“咖啡+”叠加效应。比如,推动咖啡进书店、进博物馆、进演出场馆、进影院、进园区等“咖啡+文化”,从咖啡里品出厚重的文化底蕴;还比如,北外滩主会场将开展虚拟体育、匹克球等项目,促进“咖啡+体育”创新融合,释放运动竞技激情活力。
5年来,咖啡香气从市区集聚到满“溢”全城。如今,全市16个区和临港新片区都有了各具特色的咖啡主题系列活动,咖啡串联起生活的诗与远方,更立体展现上海城市的多元魅力。
撬动一场从种子到杯子的“价值链革命”
回溯5年前,上海虽是全球咖啡馆数量最多的城市,但当时在产业链上却不占优势,存在一定程度的“进口依赖”。
5年破局,上海以席卷全城的咖啡文化节庆活动为支点,撬动一场从种子到杯子的“价值链革命”——
咖啡贸易在上海不断升级。据上海海关统计,去年前三季度,上海口岸进口咖啡生豆36.5亿元,同比增长67.8%,在咖啡豆进口方面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如今,位于虹桥品汇A栋二楼的虹桥国际咖啡港,就仿佛一个咖啡豆的“小小联合国”,汇聚来自60个国家的“从种子到杯子”咖啡类商品。虹桥品汇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目前有全球100多家咖啡产业供应商,服务链接1000多家精品咖啡馆和咖啡角,带动贸易额达30亿元。
产业链条在上海不断攀高。记者获悉,2025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开幕式现场发布年度咖啡产业白皮书。咖啡节期间,举办“2025首届云南瑰宝·云南咖啡卓越杯试点赛”,该赛事是“生豆竞赛+互联网竞拍”模式的开创者,将进一步推动云南精品咖啡走向国际市场。与此同时,总投资额达15亿元的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在昆山投产、Manner咖啡门店突破2000家、瑞幸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并在海外开店……一条“云南种植-上海研发-全球销售”的高附加值链条已然成型,是产业链从量变到质变的跃迁。
跨越国界,与世界文化“隔空干杯”
如果外滩的万国建筑群是上海“海纳百川”的静态注脚,那么,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则是这座城市文化交融的鲜活表达。
记者了解到,本届咖啡文化节期间,主市集为市民游客带来“启航北外滩”文化宣讲。虹口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内山书店的咖啡香气伴随着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作家诞生文学灵感。如今,咖啡文化与海派文化相互交融,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山书店旧址的“石藤咖啡店”到今潮8弄颍川寄庐里的“一尺花园”咖啡店……这些咖啡店复古韵味与文艺氛围并存,体现咖啡文化的历史传承及创新探索。
在浦东美术馆的咖啡厅,德国游客汉斯指着窗外陆家嘴的天际线感叹:“这里既有纽约的繁华,又有巴黎的浪漫,但最独特的是,每一杯咖啡里都能品出中国故事。”或许这正是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的深意:它不仅仅是商品的展销、文化的转述,更以咖啡为媒介,讲述一座城市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既保持自我又与世界共舞的故事。
未来,上海咖啡故事必将更加醇香。正如经5年沉淀的咖啡文化节——有国际化的浓烈,亦有本土化的回甘,余韵中,尽是无限可能。
■徐晶卉(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