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生 文
早上八点半了,估摸着上班的走了,退休的正忙着扫地擦桌做卫生,瞅准时机,拎捆废报纸旧纸板箱进电梯。
但才下两楼电梯就停了,一位邻居走进来。虽然“老面老皮”了仍觉得有一点尴尬,平时绝无人五人六地“装大款”,但仍有点“不差钱”的潇洒。想不到哇!竟在今日露怯了。
孰料,那位挎LV包包的邻居见状,张口满是懊恼:“啊呀!忘记今天收废品了,屋里堆得放不下了……”暗地舒口气:大伙都差不多。
要不要提一捆废报纸、破纸板箱进电梯?原本没这么多踌躇。
自家的东西,怎么处理都是私事。往俗里说能给餐桌添个菜,厨房添件小玩意,无伤大雅何乐不为?讲究点就是有效利用家庭资源,充分盘活存量资产,与资源再生利用、环境整洁保护还挂钩。原本悄悄做便是了,但在一次聚会后“畅聊时间”里,随口将这点事拿来逗个乐,边上一哥们认真地问“真为那几块钱这么折腾?”语调有点不屑。忽然觉得原想抖个包袱,不料却露了拙,有点“摆不上台面”。
硬壳纸包装盒、装潢漂亮的礼盒、旧报纸等等,以往嫌麻烦,日日清直接扔。随着电商通达,包装盒数量与日俱增,各色礼盒越来越多。丢弃当然爽,总觉得有靡费之嫌。若奶奶还在,一定会不开心地嘀咕“手指缝里漏金山”。而整理废纸卖废纸,也是业有专攻。每次取完快递用美工刀“唰、唰”划破封箱带,顺势一折,偌大包装盒就成一叠硬纸板,动作干净利落绝对专业水平。平日旧报纸杂志等摆放规整,每隔月余整理捆扎,软的放上下,硬的衬中间,捆扎要紧实。如半道散了架,“哗啦”一大堆,真不好收拾。
周一上午,是集中收购废品时间。一早就有上年岁的邻居推着装满硬纸壳、塑料瓶、旧家电的手推车、自行车,在小区门口等着。有意无意地排成一小队,还在那认真讨论:老年人收拾破烂弄点小钞票,是“有病”还是爱好?讨论结果是:藏家里是“规矩”放楼道是“有病”;但仍有人愁眉苦脸:儿女看着嫌弃,众人大笑劝其尽快“二选一”。
不一会儿,一辆农用“三蹦子”开过来,边上挂着一个“两网融合”收购价格表,其实价格不重要,显示被“官方认可”更关键。如今科技昌明,电子秤也能遥控了。秤盘放地上,各人将各自那一堆搁上头,那位司机大哥看着手机,大声报着分量、价格。原本都是“三钿不值两钿”的废弃物,很少有人较真分量多少。
以前弄堂生活,听见“收——橘子皮牙膏皮破铜烂铁旧书旧报纸”,就知是走街串巷收旧货、收破烂的来了。第一个“收”字悠长,后面的一连串如唱戏,不容易听明白。其实也不要你听明白,东西拿出来人家一看,“不收!”直接扔垃圾桶便是。那点旧报纸、废纸等总共给个一角或几分钱,多是父母用来提高孩子做家务积极性的奖励措施。
今年五一假期,想参观绿树成荫的老港再生资源基地,看看那些旧报纸、破家电的最后去处。到门口说是没有事先报备“不能进”,只好与一群“骑游侠”、自驾族嘟嘟囔囔地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