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杨浦这场科技人文节上,大家畅聊未来——
政校企合作,如何推动科技与人文交叉融合

  本报讯 科技与人类如何“共生进化”?人工智能会抢走艺术家“饭碗”吗?日前,“智启未来·共创科技”THinK 2025科技人文节在长阳创谷上海启迪之星高质量孵化器举行。百余名顶尖学者、科创精英和政府代表齐聚一堂,聚焦“科技-人文交叉融合”开展深度探讨。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哲学系双聘教授吴国盛指出,大众对AI的认识存在两大误区:一是“人技分离”(过度悲观或乐观);二是“技术单调化”(忽视技术与人类在工具、社会、身体上的深刻连接)。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坦言,AI仍是“不完善的工具”,其对艺术的挑战更多停留在“技艺”层面;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李睦则强调,艺术的灵魂在于“人类对自我、生命和美的独特认知”——二者的碰撞揭示了一个共识:AI在“技艺”型创作上可以媲美现有创作,甚至在某些方面更优,但无法替代人类在艺术中注入的生命体验。

  AI是艺术的终结者,还是新缪斯?在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院长彭凯平看来,AI时代最需守护的是人类的“审美能力、幸福感知、意义与感悟”;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黄裕生也强调,“自由意志是伦理与文化创造的根基”。而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特聘教授、思必驰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俞凯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能被定义和描述的规则,可以机械重复的流程,AI就可以达成”,对于目前尚无法被数据量化的情感、价值与精神追求等,AI同样存在与人类发展突变相同的发展脉络。

  清华大学与杨浦区保持长期深度合作,众多清华学子在杨浦创业成果显著,上海启迪之星是校地合作的枢纽桥梁。近年来,杨浦积极打造“高质量孵化器”,整合人才、资金、场景等资源,加速前沿技术的转化与应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活动当天,T-Xcale技术商业化训练营正式启动。针对很多科技型创业公司做不好商业化这一难题,上海启迪之星高质量孵化器将联合顶级技术商业化专家和团队打造赋能体系。首期训练营计划于8月底举行,将为初创企业提供“商机管理”“市场拓展”和“客户经营”等“加速包”,助力技术快速走向市场。

  此外,上海苏度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璧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清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新一批重点项目举行签约。■毛信慧   康佳鑫(实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描绘智能社会的未来模样
政校企合作,如何推动科技与人文交叉融合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政校企合作,如何推动科技与人文交叉融合 2025-07-29 2 2025年07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