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解放日报 22日,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聚变公司”)在上海举行挂牌成立大会。
聚变能源俗称“人造太阳”,是解决人类能源和碳排放问题的一种“终极方案”。它模拟太阳的聚变过程,利用氢的同位素——氘与氚的聚变反应释放能量。氘在全球海洋中的储量多达40万亿吨,如果全部用于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足以让人类无限使用,而且反应产物是无放射性污染的氦,也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目前,实现聚变的技术路线主要有两条:磁约束和惯性约束。磁约束聚变是用特殊形态的磁场将氘、氚等轻原子核与自由电子组成的、处于热核反应状态的超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一定体积内,使它在受控条件下发生大量的原子聚变反应,释放出能量。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磁约束聚变研究进入以托卡马克实验为主的阶段。托卡马克是苏联科学家发明的一种环形容器,其中心是一个环形真空室,外面缠绕着线圈。通电时,托卡马克内部会产生巨大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极高温度,以实现聚变。
惯性约束聚变也叫激光聚变,是利用激光驱动器提供的能量,使靶丸中的氘、氚形成等离子体,并在这些等离子体粒子由于自身惯性作用还来不及向四周飞散的极短时间内,将其压缩到高温、高密度状态,从而发生聚变反应。
中国聚变公司走的是磁约束技术路线。这条技术路线也分多个赛道,中国聚变公司走的是一条近年来兴起的新赛道——采用高温超导材料的紧凑型磁约束聚变。过去,托卡马克装置采用低温超导材料,聚变堆的体积非常大。与之相比,高温超导材料具有高临界温度、高临界磁场、高载流能力等优势,可将聚变堆的体积缩小到传统聚变堆的几十分之一,使聚变能源的商用进程大幅提速。
“很多人听说过聚变能源的‘50年笑话’,不过这个笑话已经过时,未来20年内聚变能源将进入千家万户。”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在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庆典上作出了这一预言。所谓“50年笑话”,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科学预言,当时磁约束聚变研究取得了初步进展,一些科学家乐观地估计,50年后将实现商业应用。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科研人员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技术难题,每攻克一个难题,就会有科学家预言:50年后聚变能源将实现商用。
如今,这个预言不再被当作“笑话”看待,而且聚变发电站启用的时间已缩短至“未来20年内”。张杰指出,到2050年,全球能源市场将面临超过50%的基荷能源空缺。随着紧凑型磁约束聚变、惯性约束聚变等技术逐步成熟,人类清洁能源的“终极方案”已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俞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