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汇报 近期,一名2岁幼童在家中不慎从四楼阳台跌落,当120救护车将其送往上海市儿童医院时,孩子已神志淡漠。
眼下,暑假已至。离开学校约束的孩子们渴望“放飞自我”,然而,忙于工作的父母往往分身乏术,难以提供全天候看护,许多孩子处于“被散养”的状态。这段监护的“真空期”,恰恰也让暑假成了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期”。
统计数据显示,意外伤害是我国0岁至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其中约50%的意外伤害就发生在最常见或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家庭及其附近。医生提醒,有时,家长的一眼疏忽,就可能让孩子命悬一线。
“很多家长误以为,幼龄儿童的活动范围有限,风险不高。实际上,这个阶段的孩子运动能力发展迅速,探索欲极强,攀爬能力远超家长想象。”上海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詹琪佳说。
来自市疾控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跌倒和坠落占1至6岁儿童居家伤害的首位。
“目前我们急诊日均接诊约30名患儿,其中约40%是意外伤害所致,尤其是坠床、车祸等引发的头部外伤。”詹琪佳提醒广大家长,为了孩子的安全,不要在家中的窗台、阳台附近放置可攀爬的桌椅、箱子等物品。同时,可考虑安装窗户限位器,确保开启缝隙不超过10厘米。另外,重型家具如书架、电视柜等,应固定在墙上,防止倾倒。尖锐桌角加装防撞条,减少磕碰伤害。
若儿童坠落且出现意识不清、呕吐或肢体变形,切勿随意移动,立即拨打120,保持平卧、头侧偏防窒息。
医生们看来,外伤是孩子暑期最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除了不慎跌倒、坠落,因尖锐物品导致的划伤、手指被门缝夹伤、头面部碰撞伤、各类骨折以及运动中的擦伤、摔伤等,都易在暑假发生。
“家长随手摆放的美工刀甚至修眉刀,都有可能成为危险之源。孩子模仿能力强,一不小心,就会在稚嫩的皮肤上留下一道道口子。情况严重的,还可能割断手部肌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裴新红说。
热力烧伤同样也是夏季不容忽视的威胁。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烧伤外科副主任医师陈郑礼的门诊上就经常遇到因意外高温导致的伤害。比如,火车上,不小心打翻了一杯滚烫的开水,泼洒在别人家孩子的身上,瞬间毁掉了一段本该开心的暑假旅程。
还有一次,陈郑礼在一天内连续做了5台10月龄至2岁的婴幼儿烧伤手术。“学步时期的婴幼儿辨识危险的能力差,加上步履蹒跚,很容易打翻热水等高温物体。被烫伤后的孩子只会大哭,父母容易误以为孩子只是常规哭闹,从而耽误救治时间。”他强调,对于这类高温引起的损伤,建议使用冷水冲洗的方法急救,“冲洗也叫‘冷疗’,冲永远是最重要的,伤后即刻正确冲洗,是唯一可以减轻受伤程度的方法。”■李晨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