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8月16日至17日,上海大剧院“东方舞台美学”系列力作——新编昆曲“重逢《牡丹亭》”将在YOUNG剧场上演。该剧由编剧罗周、导演马俊丰携手昆曲名家单雯、张军联袂呈现,此次是自2022年上海首演后时隔三年的再度回归。
“好的经典一定可以改。以后一定会有更先锋的改编,但我们这一版是非常精彩的。”在近日举行的媒体分享会上,马俊丰如是说。
打造一个“传统艺术如何焕新的思考范本”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素有“中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巅峰之作”之称,是昆曲舞台上盛演不衰的经典之一。《牡丹亭》主要讲述宦门闺秀杜丽娘因梦生情,为情而死,终因至情复生,与梦中书生柳梦梅缔结鸳盟的故事。
据介绍,上海大剧院打造的昆曲“重逢《牡丹亭》”,是以当代戏剧语汇重构经典的一次突破性尝试。
三次荣获“曹禺剧本奖”的著名编剧罗周深度挖掘出汤显祖原著笔下藏匿的“时间密码”,首度在舞台上呈现杜丽娘之梦和柳梦梅之梦的内在关联——以原著《言怀》《玩真》《魂游》《幽媾》《冥誓》《回生》为主体的同时,将《惊梦》《寻梦》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融入,即杜丽娘与柳梦梅二人互为因果、身处封闭循环之中,而唯有至情才能冲破死生梦中的桎梏。
马俊丰与罗周在“双梦交织”时空构想上不谋而合。基于此构想,他做出了独特的舞台设计——与舞美设计大师刘科栋共同构建中式“盗梦空间”,镜面映射出梦中梦的折叠园林,中国传统木构景片间斜向延伸出45°延伸台,营造出了虚实相生的立体幻境。“我们的‘重逢《牡丹亭》’,是传统与现代、经典与先锋并存的一个版本。在表演上我们保留了传统模式,但在舞美等方面,做出我们想做的创新,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
自2022年在上海大剧院首演后,该版《牡丹亭》备受业界与观众的赞誉。有媒体称其为“一次古典和当代的双向奔赴,也是一个传统艺术如何焕新的思考范本”。有观众表示:“著名的各折如蒙太奇般穿插上演,令人耳目一新。”如今,这部有“破圈”之势的新编昆曲将于8月重返申城,揭开其在上海舞台的“二度惊梦”。
四位“梅花奖”得主同台,探索昆曲的“现代表达”
“重逢《牡丹亭》”由四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共同参演。昆曲闺门旦演员单雯、昆曲小生演员张军携手合作,分别饰演杜丽娘与柳梦梅。昆曲丑角演员李鸿良饰演石道姑,昆曲老生演员袁国良饰演陈最良。四位昆曲名家联袂呈现《牡丹亭》的新编演绎,在恪守昆曲艺术的基础上探索当代剧场表达。
《牡丹亭》是众多昆曲演员心中难以割舍的经典。单雯曾凭杜丽娘一角,摘得中国第二十九届戏剧梅花奖,张军主演过多个版本的柳梦梅,还拥有实景园林版《牡丹亭》超过十年驻演的经验。
而“重逢《牡丹亭》”,对于两位经验丰富的昆曲艺术家来说依然是一次挑战,因为这部新编昆曲与他们各自演过的版本大相径庭,尤其是在昆曲舞台中首创的“支声复调”,需反复磨合、配合默契。
张军曾说:“无论是《皂罗袍》还是《山桃红》,那些我熟悉的唱腔都印在骨子里了,要突然换一个新的表现样式,对我来讲是一个挑战。我希望这次在YOUNG剧场的演出,可以有更多和谐的、美妙的、昆曲音乐的可能性探索。”
单雯则表示:“希望更多没有看过昆曲演出的观众走进剧场看我们的演出;以前经常看我们昆曲的老戏迷也能爱上我们这版全新的‘重逢《牡丹亭》’。”■汤顺佳
(图片由YOUNG剧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