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楼道顽疾”加入“绿色循环链”
“家门口的市集”让闲置物品“活”起来,“馨绿长海”社区焕新计划正在进行中

  本报讯 “这辆自行车在楼道停了三年,就是没机会骑。轮胎都瘪了,扔了可惜、留着堵路,我一直不知道怎么处理。”日前,长海路街道兰花教师公寓小区里,居民王先生推着一辆锈迹斑斑的老式自行车来到回收专摊前,“现在好了,小区专门有人来收,还能换点生活用品,真是解决了大问题!”

  当天,“馨绿长海”社区焕新计划首场活动在此举办,以旧物回收、以物换物为主要形式,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

  长海路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许多居民家中都有闲置的非机动车,长期堆放在楼道不仅影响通行,还存在安全隐患。为此,街道与居委会联动,协调了一家回收站,为这些“楼道顽疾”找到了环保的处置方式。

  停车、签字,换取生活用品……半个小时的时间,摊位边就停了一排大大小小的童车、自行车、电动车。“以前觉得扔了可惜,放在楼道又碍事,现在能换东西还能做环保,一举多得!”居民张女士说。

  除了非机动车回收,现场还设置了多个以物换物摊位。“活动就办在小区里,我们下个楼就能参加,省得多跑腿去找回收站了,很方便。希望以后每周都办几次。”居民丁女士表示。

  据统计,此次活动共回收旧物近160公斤,清理非机动车10余辆、家电家具5件。清理非机动车所得款项,将统一汇入长海路街道社区公益基金会,定向用于“馨绿长海”社区焕新计划活动的后续开展。

  为了巩固活动成果、建立长效机制,长海路街道还将启动“常清腾·美丽楼栋”嘉奖计划。长期保持楼道整洁、无堆物、无飞线充电的楼栋,将优先获得“美丽楼道更新专项资金”的扶持,用于门厅美化、墙面修缮等微更新,形成“人人维护、楼楼争先”的良性机制。

  长海路街道社工办主任施恩贤表示,这一模式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广。“教师公寓小区是行动的第一站,后续我们将在各个居民区持续开展,让‘美丽楼栋’成为居民们的自觉行为。”■汤顺佳

  相关新闻

  杨浦持续探索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为区域协作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当前,杨浦正以推进全域创新为抓手,全力构建全主体参与、全要素统筹、全链条加速的杨“数”浦新质秀带创新区,持续探索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积极打造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的北部增长极。

  在第三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上,上海市杨浦区与三明市沙县区举行“双碳”合作签约。杨浦企业弗碳(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用5万余元认购3340吨三明林业碳汇。这些碳汇可有效抵消本届碳博会杨浦区主办的4场论坛活动产生的894.59kg二氧化碳当量的碳排放,实现活动碳中和。

  此次交易是三明碳汇在上海中心城区大型活动碳中和实践中的首次应用,也是继今年3月上海民营企业首单认购后,碳资产开发管理领域企业购买三明碳票的又一尝试,为区域绿色协同发展增添新的实践案例。

  作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策源地,三明市近年来积极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转化路径,截至目前,累计开发碳票项目62个,核定碳减排量达126.6万吨。其中,沙县区作为核心试点,已通过沙县农交中心促成6宗跨区域碳票交易,累计实现碳减排量超1.7万吨,成为沪明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前沿阵地。

  三明碳票交易不仅为杨浦企业开辟了绿色转型的市场化路径,还通过创新“碳汇帮扶”机制,为区域协作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动能。

  下一步,杨浦将携手沙县紧抓国家“双碳”战略机遇,协同拓展林业碳票应用场景,积极探索碳汇质押融资、价值评估体系等机制创新,持续完善“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转化路径,加速释放生态资源价值,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助推沪明对口合作。■毛信慧   宗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资讯
   第06版:健康
   第07版:English Edition
   第08版:专题
“楼道顽疾”加入“绿色循环链”
让青年成为“家园主人”
全球首个“痛岛”变起跑点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楼道顽疾”加入“绿色循环链” 2025-08-28 2 2025年08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