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物业公司因经营不善突然撤离,没有门卫、无人打扫,居民该到哪里提出诉求?公共场所唱歌,噪音扰民,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该由谁来管?随着居民群众对社区服务需求的日益多元化,这些看似琐碎、常见的事情,成为了当前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绕不开的“老大难”问题。
为应对新形势下社区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幸福指数,四平路社区(街道)党工委2011年在区域化党建的基础上建立了“五心联盟”工作机制,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
搭建平台,适应转型需求
“五心联盟”通过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综合治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组织联建、队伍联管、资源联用、活动联搞、服务联做,以及街道各有关职能科室(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辖区单位党组织的参与,共同服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区居民群众,合力打造人文四平和谐社区。
社区(街道)综合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创新“五心联盟”服务机制,主要基于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辖区内轨交8、10号线施工造成沿线居民房屋受损,并与紫荆广场、旭辉广场等六大工地建设矛盾叠加,居民群众急切期盼有一个回应诉求、解决矛盾的合力机制。另一方面,四平“一高三多”的人文地理特色(即人口素质高,两院院士多,优质教育资源多,设计、研发企业多),也让居民群众对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也迫切需要机关工作人员转变作风,“尤其是要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出现。”
二十多年违法搭建被拆除
“密云路444弄有两处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违章建筑,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内,被分割成二十几间小间,分别用作群租、仓储等用途。由此引起的乱拉电线、酒后闹事、半夜高歌、随地大小便等问题,让周边居民深受其苦,强烈要求拆除这两处违章建筑。”
这份“民情报告”引起了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的高度重视,随即成立了拆违现场指挥、警戒、稳控、取证、物品清点、信访接待等小组。依托“大联动”平台,街道牵头组织区拆违办、法制办、信访办、公证处、城管、派出所、居委会等多个部门,出动一百余人进行了联合执法,顺利拆除了密云路444弄违法建筑七百余平方米。拆违后,街道小区围墙进行恢复,并种植绿化,美化小区周边环境,得到了周边居民的一致称赞。
上访变“下访”,填服务空白
为着力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五心联盟”实施了三项工作机制。
每周一,机关联络员要深入居民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填写“民情报告单”,上报“五心联盟”办公室。“五心联盟”办公室在2个工作日内对收集到的各类问题进行汇总、梳理,相关科室在15个工作日内进行研处并答复。每年由居民区党组织组织党员群众对研处的问题进行评议,评议结果纳入各相关职能科室和中心的年度考核体系。
这种变“上访”为“下访”的工作机制,填补了社区公共服务中的空白,第一时间回应了居民诉求。
截至2013年年底,“五心联盟”共收到问题建议158条,其中问题133条,建议25条。在需要研处的151条问题建议中共研处151条,完成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