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位于南岗区果戈里大街387号的电影院是全国现存最早的电影院,它曾是哈尔滨人的骄傲,承载了几代人关于电影的美好记忆。影院前身为1908年建立的敖连特电影院,是集电影、餐饮、旅店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场所。
当时的敖连特电影院是晚清时期俄国人在哈尔滨建立的5座影院之一,剧场内为上、下两层,整座建筑造型典雅,舒展浪漫,呈俄罗斯风情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与世界同期建成的电影院相比,也是难得一见的佳作,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保存价值。
虽然地处东北,但敖连特电影院曾一度引领中国电影风尚。据了解,影院建成伊始所放映的影片都是“默片”,即无声电影,敖连特组织专业乐队为无声电影伴奏,这一做法很快被其他影院效仿。
在近代中国的变革中,敖连特电影院的命运也几经变迁。1912年,敖连特电影院被焚后重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影院由前苏联驻哈领事馆接收。1951年,前苏联政府将敖连特电影院无偿移交给中国东北影片经理公司哈尔滨办事处,1952年由哈尔滨市文教局接管,1955年改名为和平电影院。1989年更新改造后,改名为和平艺术电影院。
哈尔滨广通影视文化公司副总经理陆晓峙告诉记者,无论规模还是店内装修,和平艺术电影院均名列当年哈尔滨市各影院之首。上世纪五十年代,电影院不允许一米以下儿童进场,为照顾带幼儿的观众,影院甚至还建立了临时托儿站。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受环境陈旧、设备老化、剧烈的市场冲击等种种因素制约,和平艺术电影院与哈尔滨市其他国有影院一样,影院经营日益艰难,2007年无奈停止电影的映出活动。
陆晓峙告诉记者,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和平艺术电影院,哈尔滨广电传媒集团拟投入2000余万元资金将其改造为黑龙江省首家电影博物馆,电影博物馆设1个展厅,4个电影厅,展厅定期举办电影海报、老电影放映设备以及相关电影资料展等活动。
据介绍,重新装修后的和平艺术影院电影厅将设数字厅、VIP厅、老电影放映厅4个电影厅,坐席总数600个。影院将从原市电影公司3000余部胶片拷贝中挑选出质量上乘、知名度高、影响深远的500部影片,免费为广大电影爱好者放映。
对于外界关注的经营问题,陆晓峙认为,影城投入使用后,电影博物馆定期组织电影放映设备、胶片、电影海报等珍贵资料展览,以电影放映收入弥补电影博物馆展厅费用支出,力保影院基本收支平衡。 ■王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