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8岁的刘先生,两年前开始表情僵硬呆板,即使生气、高兴时,脸上也没任何表情。上个月他突然出现左上肢无力,肢体不自主抖动的症状,走路也越来越吃力,日前在神经内科被诊断为帕金森病。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宇清说,帕金森病患者常以行动迟缓为首发症状,表现在系鞋带、纽扣、穿脱鞋袜等日常活动时较笨拙困难,走路动作缓慢、下肢拖拉。某些病人早期也会出现静止性震颤,震颤往往先从一侧上肢的远端开始,作动作时减轻或消失,情绪激动时震颤加重。对患者而言,起初会感觉精力不济,容易疲劳,肌肉酸痛,极简单的事情做起来也非常迟缓吃力。随着病情发展,会越发感到四肢不灵活,肌肉僵硬,手控制不住地颤动,写字缩成一团,说话含糊不清,面容呆滞,无法正常交流。严重的患者几乎丧失活动的能力,站着会像蜡像一样,躺在床上弯成“C”形,不会翻身等。
“帕金森病的症状很典型,但也有可能误诊。”张宇清解释说,帕金森病患者基本都有手颤、行动迟缓,但有这些症状的并不都是帕金森病,还有可能是老年性震颤或是老年痴呆。帕金森病与老年痴呆症不同,后者会出现思维混沌,记忆力和认知力的衰退,但帕金森病的早期患者,其精神、智力均可正常。
近年来三四十岁的帕金森病人数明显增加。张宇清指出,帕金森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时期,起病年龄平均55岁。据不完全统计,中青年帕金森病人逾一成,有的患者不到30岁就发病。帕金森病的病因,一般认为与年龄老化、遗传和环境等综合因素有关。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发病则无明显影响。
随着医学的发展,已经发现帕金森病患者中约有5%表现出家族性的特征。张宇清说,有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的亲属与正常对照组亲属比较,前者发病率为后者的两倍,提示本病可能有遗传趋势。有遗传性的患者多在青年时起病。
我国帕金森病近半数患者需超过一年时间才能确诊。专家提醒,虽然帕金森病不能完全治愈,但如早期发现,积极药物治疗和康复运动,5年至10年内患者仍可正常工作和生活。 ■黎昌政 周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