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12320卫生热线日前提醒说,就饮食而言,预防癌症要做到少食腌制品,不吃霉变食物,多吃粗纤维性食物、水果和新鲜蔬菜。大蒜、洋葱具有防癌抗癌能力,对淋巴瘤、膀胱癌、肺癌和皮肤癌等均有防御作用。香菇、金针菇、银耳等真菌食品中含有多糖物质和干扰素诱导剂,能抑制肿瘤,对胃癌、食道癌、肺癌、宫颈癌有一定的疗效。
医卫专家提醒,被确诊为肿瘤疾病之后,建议多吃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卷心菜、菜花和萝卜等蔬菜类,酸梅、黄豆、蘑菇、芦笋、薏苡仁等,以及苹果、香蕉、柑橘、猕猴桃、山楂等水果类。少吃油腻过重和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以及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食品和烟酒等刺激物。
爱吃腌熏食品患肠癌几率大
据国家城市癌症早诊早治大肠癌项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哈尔滨肠癌高发人群筛查患病检出率为37%,比上年增长近5%。专家指出,除遗传等因素外,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大肠癌发病的首要危害因素。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结直肠肿瘤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介绍说,针对大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的现实情况,我国正开展涉及40万城市居民的大肠癌筛查。从2012年开始,哈医大二院承担黑龙江省的大肠癌筛查项目,对40岁至69岁肠癌高发人群进行筛查。在今年筛查的780名肠癌高发人群中,患病检出率为37%,比去年增长了近5%。其中,查出息肉患者270人,管状腺瘤(属于癌前病变)患者20余人,早期癌症患者4人。
王锡山教授表示,由于大肠癌早期一般表现为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极易被诊断为痔疮或肠炎而延误治疗,因此多数患者发现时病情已发展到中晚期,使得每年有近十万患者死于大肠癌。
“除了遗传等因素以外,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是导致大肠癌发生的首要危害因素。”王锡山教授介绍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摄入肉类食品及奶制品的比例大幅度增加,使脂肪和胆固醇在体内蓄积,粗纤维素和各类维生素等明显缺乏,从而增加了大肠癌的发病风险。另外,煎炒油炸等烹调方式,过多食用酱油、味精等调味剂,东北地区喜食腌制和熏制食品的传统饮食习惯等,都是诱发大肠癌的高危因素。长期过量饮酒、吸烟以及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运动量过少,也可能导致大肠癌发病的年轻化。
专家建议,防治大肠癌一定要警惕“病从口入”,在日常饮食中人们应当少吃或不吃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等,对于油炸食品尽量敬而远之。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素的食物,如粗粮及豆制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食用核桃、花生、奶制品及海产品。除了饮食,平常应该多运动。
不良习惯环境影响致肿瘤患者年轻化
近年来,青少年肿瘤发病趋势加剧,由于患病隐匿,发病率低等因素,往往被忽视或误诊。专家呼吁,家长及医院应给予青少年肿瘤更多关注。
黑龙江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放疗一科主任徐向英告诉记者,在她曾经接诊的患者中,有一名15岁男孩小伟因视物不清、听力下降就诊于当地医院五官科,经医生检查未发现眼睛有问题,认为是长时间上网或玩游戏所致未予重视。几个月后,小伟又出现了一侧的耳后淋巴结肿大,并且脖子上的包块逐渐长大,鼻子不通气,眼球活动也不灵活了,这时家长才送他到医院就医,最后确诊竟是鼻咽癌晚期。
“近年来青少年肿瘤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在我目前收治的患者中,低龄患者的比例已经达到10%。原先60岁之后才是癌症的高发年龄,现在二十几岁、十几岁的都经常病发。并且过去常见于南方的鼻咽癌近年来在我省开始多发。”徐向英介绍说,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就算是癌症,如果及早发现,有效治疗也是完全可以被治愈的。但很多患者却因为误诊,确诊时已经进入中、晚期。
徐向英主任强调,由于儿童及青少年患病隐匿,发病率低,症状开始时不典型,非常容易忽视,即便是医生也通常由于缺乏肿瘤常识而容易误诊误治。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
分析起肿瘤低龄化加剧的原因,徐向英说:“遗传基因是一方面,但很大一部分与新房装修、环境污染等环境因素及穿劣质服装、吃小食品等生活习惯关系密切。”
例如,吸烟和被动吸烟是肺癌发病年龄趋于低龄化的主要原因;精神紧张可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严重睡眠不足、生活不规律、压力大是日益增多的胃癌患者的共同点。胃癌的发病还与饮食结构改变、环境污染严重等多种因素有关。青少年喜好熏烤、高盐、辛辣食物,嗜爱烟酒,这些因素都会破坏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严重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增加了癌变几率;高脂肪、高蛋白摄入量增加,运动和粗纤维摄入缺少都是大肠癌发病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专家呼吁,社会各界应给予青少年肿瘤更多关注,特别是家长应加强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教育,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提醒孩子注意劳逸结合,教会他们及时排除不良情绪,合理均衡营养,提高免疫力,健康快乐生活。 ■晏国政 张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