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母就是家风

  ■徐春望 文

  记得宋朝诗人陆游有句诗:“烟蓑雪笠家风在,送老湖边一钓矶。”以钓翁无畏寒冬的家风传承,象征始终不渝的斗志。

  家风,也叫门风,乃一家一族世代相传沿袭的风习。家风的传承,又是一代接一代不断家教、与时俱进的成果。像我家吃晚饭,父亲下班未归,母亲要等,我也等。人不到齐不吃饭,这就是家风。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从事商贸工作,天天早出晚归。母亲,小脚,是家庭主妇,很勤俭。一天到晚家务,做也做不完。我这个小男孩整天跟着母亲,朝夕相处,潜移默化成长。

  随着我慢慢长大,开始上小学。那时,父亲调往文具店,店里有图书卖。恰逢儿童节,父亲给我买来几本儿童读物作礼物,其中包括《春秋故事》等,引导我读历史书的兴趣。父亲读过私塾,每当闲暇时,还给我背诵唐诗。唐诗的美,深入我的心中,从此爱上了父亲小时候的读物《唐诗三百首》。有时在晚上,爱看京戏的父亲让我骑在他的肩膀上,带我去看京戏,诸如《四郎探母》、《打龙袍》等,以京戏正面人物言行教我正直和忠孝。父亲还让我使用他的端砚和颜真卿的字帖,让我每天临帖,练习中华书法。

  父亲要外出工作,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毕竟不多,大把时间都和母亲在一起。那时可能营养不良,我人长得矮小。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在弄堂里也被大孩子欺压。母亲获悉,尽管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可出口就是一句俗话,她安慰说:“让人不蚀本,吃亏占便宜。”她以老祖宗的智慧,劝解我要忍让,这使我至今想来都惊讶不已。

  到了文革发动,我作为初中生被分配进厂。在上班之前,母亲关照我要识人,她说:“不识人寸步难行。”同时又叮嘱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些教导,令我终生难忘。

  母亲待人接物,总是“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在芝阳里居住时,石库门里家家户户都生煤球炉。母亲自己炉子生好了,就帮隔壁生。火柴、废纸、木柴,互通有无。小菜买来捡洗干净,就帮邻居捡。那时,亭子间里两个小男孩很可怜,他们的爸爸要到印刷厂上班,他们的妈妈疯了,整天穿着花连衣裙跑教堂,不管家里孩子死活。母亲就尽量抽空照料他们,关心他们穿衣吃饭。我姐当时在街道做事,也替他们说话,申请政府救助。最有趣的是门对面有个小男孩,他家鱼肉白米饭放着不吃,溜进我家来讨吃母亲煮的粥。他妈来找他,他就躲门后,叫母亲对他妈说他不在。母亲的热心、富于同情心、随和的举动,让我们耳濡目染。

  不久搬家,居住月华坊。楼下客堂里的宁波老太,以前做过拿摩温。看上去一副笑脸,做起事来促狭。前楼是她大女婿,后客堂是她二女婿,除我们后楼4人亭子间4人外,她家共有15人。按人头收取电费,差2分钱缺额,她硬要我家多出2分钱,因我家是新开豆腐店,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姐和我坚决反对。可父母不争论,悄悄把电费付了。后来我也碰到此类事,合用自来水按人头收费,隔壁2人我1人,我付费总比平均多。对此类锱铢必较、贪小便宜的行为,我就以父母为榜样,显示出大度和豁达。

  家风不是吹出来的,家风是做出来的。父母在子女面前,一言一行的流露,一事一物的处置,为做怎样的一个人在作表率,这就是普通人家树立家风、传承家风、培养子女的方法。我没有见过自己的外公外婆,也从没与祖父祖母一同生活过。但看过家谱,祖上是规矩人家。从父母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上一辈祖先的影子。家风就像接力赛跑一样,需要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接力,父母是家风承前启后的关键。家风也要顺应时代变化和社会进步,作为父母或正在成为父母的人,也应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文化修养。

  父母“身教亲于言教”,父母就是家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讲述·人物
   第05版:专刊
   第06版:专题·创新创业
   第07版:民生·社会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父母就是家风
有感于孙中山铜像的毁与建
放风筝
春风过 百花艳
廿年依稀读研梦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父母就是家风 2014-04-22 2 2014年04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