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乐园版”台北士林夜市开张。在其刚开张的两天里,锦江乐园仅夜场就迎来客流逾1.5万人次,可见士林夜市在上海市民中间的口碑和号召力。
多年来,上海并不缺夜市,甚至繁盛一时,如今,为何提及我们的夜市,话题总是与“脏乱差”、“不卫生”、“整治”、“取缔”这些字眼相伴?
据报道,士林夜市的摊主们会集资买垃圾桶,然后一起收垃圾;如果摊贩之间、摊贩和食客之间有了矛盾,管委会(由摊主们自发组织)会派人来进行调节;除了管委会,还有一个士林观光协会,负责将士林夜市的品牌推广出去。而这一切,其实都有赖于一个前提:在不需要行政强制力量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务必管住自己的手,不要乱动;政府所要做的,就是提供必要的监管,同时给予自治所需要的政策环境。来自士林夜市的林老板说得好,“士林夜市的品牌是靠我们所有商家的信誉,一点点做起来的。”如果通过自治,大家可以共有一个愈发完善有序的经营环境,受益的终究是所有人。
一个成熟、有人气、拿得出手、有知名度的夜市,是很多上海市民翘首企盼的。如果台北士林夜市的经验,可以让我们摆脱传统的“管与被管”的思路,或许有一天,上海夜市也能打响自己的品牌。(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