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由四平路街道牵头,联合派出所、城管、房管办、物业以及居委会对和平花苑小区进行群租集中整治、拆除。此次行动共拆除群租户9户,私自搭建房间80间。
据悉,今年6月,四平路街道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建立起“发现、核实、整改、处罚、整治”机制,把群租的“发现”责任落实到居委会。“单位集体宿舍设在住宅小区内;将一间原始设计为居住空间的房间分割、搭建后出租,或按床位出租;任一出租房间的人均居住面积低于5平方米;任一出租房间的居住人数超过2人(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关系的除外)等等”,这些情况都被纳入整治范围。
和平花苑居委会负责人介绍,经过前期排摸,小区内被确认为“群租”以及有群租嫌疑的房屋,共计18户。一间100多平方米的住房,往往要被分割成10来间房间,“除去走道和厕所,平均每间房间面积不到10平方米。”
“二房东”、“黑中介”推波助澜
位于控江路上的和平花苑是杨浦区最早的商品房小区之一,一期建成于1997年,二期建成于2003年。小区有6幢高楼,总计1207套商品房。小区业主、居委会等熟悉情况的人士介绍,小区二期建成后曾作为招商引资的载体,由复旦科技园向业主统一租赁后作为酒店式公寓整体向外出租,业主以投资客居多。2011年,与科技园的合同到期后,一部分业主陆续搬回,一部分仍自行出租或委托中介出租。
从去年开始,小区群租现象开始冒头。由于相当一部分业主是投资客,平时不太注意关心房屋状况,于是,“二房东”将房屋内部自行分割用于群租牟利的现象便时有发生。4号楼有位业主,将房屋委托中介出租给一安徽住户,结果发现该租户私自分隔房屋进行转租,厨房灶台也被其拆除以改建成出租单元。房主欲赶走“二房东”收回房屋,“二房东”则以合同未到期为由拒不离开,并要求房东赔偿其“装修损失”,居委会还就此事进行过调解。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此外,有些“黑中介”也在群租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此次整治中,有关部门就发现,部分群租房是房产经纪机构在居间代理,甚至还有工作人员在群租房附近“望风”,以躲避执法巡查。
发动各方力量及时发现
小区环境卫生脏乱差,周边居民反应强烈;群租人员使用电梯、门禁等公用设施不注意爱护,导致磨损加剧;私拉电线、私移水管,存在火灾、漏水等安全隐患;进出人员频繁,夜间噪声扰民,这些都是“群租”给小区带来治理难题。业主孙小姐就反映,隔壁群租房内,人员进出频繁,“半夜的说话声、洗漱声总是吵醒我家小孩。”
为了让群租能够被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最大程度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四平路街道建立“发现、核实、整改、处罚、整治”机制,把群租的“发现”责任落实到居委会,并依托物业巡查、居委会走访、群众举报等渠道,及时摸清各小区群租现象。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前期排摸中,共发现50户租赁房涉嫌群租。8户经上门劝说后进行了自行整改;42户到期未整改的,街道分两批上门进行了强制拆除。“下阶段街道将继续加大整治力度,发现一户整治一户,同时加大发现巡查的力度,重点整治群租中的‘返潮’现象,避免‘按下葫芦起了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