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灯笼”式关爱 让老人幸福安居
《大桥街道“灯笼”机制转型发展项目规划书》发布

  ■记者 应沈漪

  在今年大桥社区庆祝敬老节的活动现场,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环节,来自街道老年协会的李永海老人向在场观众展示了一幅画。这幅以“幸福养老,满意大桥”为主题的作品独特之处在于它融入了各种艺术元素:整个画面采用中国画的山水形式,辅以麦秆画、书法作品和摄影作品构成整体,展现了大桥社区的养老机构和养老设施。

  “这些给老年人带来了养老便利,我们的主题就是幸福感。”李永海笑着说。为了这个作品,老李和老年协会的“老伙伴”们忙活了好几个月,把大家的手艺综合在一幅画里,让他们特别有成就感。新建的大桥社区老年公寓、社区内的养老院、标准化老年活动室、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等为老服务设施,在画中得到一一呈现。

  2010年,大桥街道老龄办推出了一项针对独居老人结对关爱措施——“灯笼”式关爱举措,对辖区内1400名空巢老人进行安全结对关爱全覆盖,将空巢老人关爱工作中的组织者、实施者、监督者三者相连接,使整个工作过程能如“灯笼”一般,扎实而温暖。

  四年来,“灯笼”机制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怎么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为老服务的能级、让灯笼的光映照到更多老人?

  “一个安全‘灯笼’模式针对的是特定人群的特定内容,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也是多元的,所以我们社区在扎‘灯笼’的过程中需要让它更密更实。换句话说,‘灯笼’机制也要升级。”大桥街道老龄办主任张伟新告诉记者,“在安全关怀以外,老年人还有着健康、娱乐、心理满足等不同层次的多重需求。这幅融合了多元素的展示画就是个例证,作者不是一个人,而是我们老年协会开设的绘画、书法、摄影和麦秆画学习班的学员们,这既是学习成果的一个展示也是一种肯定。”

  记者获悉,就在敬老节期间,大桥街道发布了《大桥街道“灯笼”机制转型发展项目规划书》。据介绍,“灯笼”的上端为大桥(社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街道老龄办作为中心轴,下端分别为大桥街道义工俱乐部、大桥街道居家养老中心、大桥街道老年协会、上海大桥社区为老服务社工师事务所;社区卫生中心、标准化老年活动室作为“灯笼”经线,关爱员、助理关爱员、社区志愿者作为纬线;一同扎起为老服务的“灯笼”,让光亮映照社区。

  新的“灯笼”机制将安全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养生服务体系纳入其中,涵盖3.6万名生活在大桥的老人。安全养老服务体系主要以机构照护和非机构照护两种模式组成,以非机构照护为例,根据老人条件和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精神慰藉、居家生活、日托和助餐等服务。而健康养生板块则更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除了安排诸如卫生保健、常见老年病防治、合理膳食讲座等内容,记者了解到,目前大桥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已经建立了“健康传递”基地,帮助老年人掌握各种养生操技能。对50-69岁低龄老人传递教授简易八式太极拳,70-80岁中年龄段的老人传递拍手操,80岁以上活动不便的独居老人有关爱员上门传递手指操,让社区老年人科学地动起来。据统计,通过第一阶段的传递活动,参与掌握健康养生技能的老年人已达到4000多人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灯笼”式关爱 让老人幸福安居
市民须提防电信诈骗“升级”
图片新闻
今年已化解社会矛盾十余起
向居民传递心灵正能量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灯笼”式关爱 让老人幸福安居 2014-10-16 2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