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次武装起义准备阶段,周恩来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从浦东到杨树浦,从引翔港到南市,从闸北到小沙渡,都留下周恩来的足迹。在设于华德路(今长阳路)斯文里的沪东部委,周恩来详细听取了沪东工人纠察队主力老怡和纱厂、恒丰纱厂、新怡和纱厂的情况汇报,共同研究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
1927年2月下旬,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亲临中共杨树浦部委机关华德路斯文里(今长阳路394弄)13号召开会议,研究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有关事项。参加会议的有部委书记张叔平、老怡和纱厂支部书记张维桢、恒丰纱厂支部书记王阿宝、新怡和纱厂支部书记周顺涌、申新五厂支部书记陶悉根以及厚生纱厂支部书记徐锡根。
周恩来仔细询问沪东有多少党团员,党员中有没有当过兵的。他当即要求中共杨树浦部委找当过兵的人训练纠察队,并意味深长地说:“过去我们只知道罢工示威,没有很好地武装自己,这就无法战胜武装的敌人,要吸取过去的教训,要在工人中训练武装纠察队。”周恩来的一席话使大家明确了武装的重要性,随后部委加强了对工人纠察队的组织训练工作。
不久,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军委委员钟汝梅安排工作人员姚素珍化装成富家小姐,坐着黄包车,将装有12支手枪的藤条箱送至中共杨树浦部委,亲手交到中共杨树浦部委宣传主任苏爱吾(苏幼农)手中。
与此同时,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和要求,中共杨树浦部委在老怡和纱厂找到曾当过兵的共青团员孙长胜,在倍开尔路(今惠民路)人寿里西弄过街楼上,开始了对杨树浦地区工人纠察队的枪支使用训练。同时,苏爱吾(苏幼农)则在华德路(今长阳路)寿品里带领一部分共青团员学习打枪。上述举措,大大提高了工人纠察队的军事素质和实战能力,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