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彼处此时
农场生活杂记

  ■叶基馥 文

  (八)食堂窗口窥豹一斑

  1974年年初过完春节回到连队后,连队开始谋划新一年的工作,首先进行大轮换,各大田排和后勤不仅负责人调换,而且“小兵”也“轮岗”。在这次“轮岗”中,承蒙当时新任食堂班长的关照,把我从大田排(六排)调到了食堂。

  在许多农友的眼中,到食堂工作是件令人羡慕的美差。事实也是如此,在食堂工作可免遭雨淋日晒之苦,与大田排农友相比,进食堂不出三个月几乎个个成为“小白脸”。

  小小食堂窗口,可窥连队一斑。每次还未开饭,“叮叮当当”的敲碗声由远而近,几个调皮的男农友边敲边大声喊道:“开饭了,开饭了!”打开食堂窗口,首先伸进窗口的是各式各样的饭碗。有的饭碗大如小脸盆,有的饭碗高如小木桶,食堂人员看到不同的饭碗就知道窗外是哪位农友,关系好一点的手下留情;遇到连队领导“心领神会”,有时领导发现自己碗里白饭下面“埋伏”着几块红烧肉,便会到窗口前主动补上“差价”;有的伸进好几个饭碗,便知道这是一群好朋友,饭菜票全放在一起,轮流买饭洗碗。

  有些男农友喜欢与他人赌“饭局”,便派人到食堂窗口来买几斤白饭或好几个猪蹄髈,然后拿到寝室来一场吃饭或吃肉比赛,一般以饭菜票作为“赌资”。为了赢下半个月的饭菜票,一些农友尽管吃得已“七荤八素”也要硬撑,而周围看客也在一旁起哄:“加油,加油!”

  窗口前,还经常会发现有些女农友扭扭捏捏的身影。为了面子,她们往往不好意思多买饭,只买二两米饭,这二两米饭只是二三口而已,怎么吃得饱。于是,这些女同胞抹一下油光光的嘴巴,然后装出一副没有吃过饭的模样,敲响了已经关上的食堂窗门。

  (九)开设广播既写又播

  记得到农场的第二年,我便担任连队通讯员,为场部广播站写稿投稿。那时场部广播站都是女播音员,有孙重芳、高文娟等好几朵“金花”。后来,来了一位男播音员,是长宁区延安中学74届毕业生,名叫宋怀强,我们连队好几个延安中学毕业的农友都认识他,因为他在学校就是一名挺有名气的播音员。好几次我写的通讯稿,经他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和浑厚稳重的男中音播出,感觉顿时增色了不少,这更提高了我写稿的积极性。

  为了能及时宣传连队发生的感人事例,尤其是在“三夏”、“双抢”、“三秋”等农忙季节中的新人新事,激发农友们的干劲,我萌发了自己连队也办个广播室的想法。在连队领导的支持下,终于办了起来。广播室设在当时的小卖部,老虎灶的旁边,是一个人来人往颇为热闹的地方。

  每天清晨,随着一阵音乐响起,我开始对着话筒说到:“星火农场28连小广播现在开始广播。”这声音通过高音喇叭传遍整个连队,仿佛成了起床号,把大家从梦中惊醒,是否被骂成“半夜鸡叫声”不得而知。中午又是小广播开始广播,这段时间主要播送连队好人好事和小言论。晚上6点大都收工了,便播放一些“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大干快上的歌曲。

  那时,我白天到排里劳动,中午时分趁休息时在广播室编稿,大都是一边编写一边播送,有时小卖部的两名售货员也当起播音员。我写好一页,她们便拿过去播送,活生生的一幅“现炒现卖”的情景。

  至今一些农友相聚时看到我,还学着我的声调“星火农场28连小广播现在开始广播”,我忙为自己当年的“半夜鸡叫声”打破农友清梦表示歉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3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4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6版:时报周末·公益广告
   第07版:时报周末·影视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公园之晨
转瞬失去方知珍贵
入党那一天
风中之树
鹧鸪天·感恩
江南春
春游散记
农场生活杂记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8农场生活杂记 2016-07-02 2 2016年07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