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有时候,看似不起眼的细节,真会“性命交关”。我们从事软件设计的人早在一入行就被告诫,写程序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能马虎。据说,美国宇航局NASA有一次就因为程序中多了一个逗号,最后导致整个航天项目失败。最近的一个例证,《新民晚报》2017年1月9日一篇名为《低级错误让美国卫星成太空垃圾》的文章也谈到,因为几枚螺丝的缺失,竟然导致价值昂贵的卫星摔坏,损失了上亿美元。
所以,不放过细微末节、严格把牢每一个关卡,是从事科研、工程等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推而广之,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即便不能保证永不出错,严肃、认真对待每一次出错,以防再犯,不算苛求。
遗憾的是,我们日常遇见的一些算大不大的“小差错”真是多如牛毛。如果你不幸又对此比较敏感的话,那真要时不时搅得你难受万分。
蔡澜的书《日本玩意》中有一文题为“七度X”,讲述在日本北海道见到的一种名为“七度X”的树。什么叫“七度X”?这怎么也不像是日文呀?仔细读下去,原来是日文“ななかまど”,对应的汉字写为“七竈(灶)”的。显然,是排字人员不识繁体字“竈”其实就是老虎灶的“灶”字,暂以“X”补位,以俟后改。却不料这个“X”,最终却一路过关斩将,一校、二校地层层畅通无阻,最后以这个莫名其妙的面孔来到了读者面前。
《文汇读书周报》第1632号第四版“书人茶话”版发的一篇文章“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大标题把“海棠”植成了“海裳”。乍一看还疑心是误识了附图上的手迹所致,可是不对呀,“海棠”人人都明白,“海裳”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前辈们教导我们,国家的事,“匹夫有责”,就是说,我们每个人无论是工是农、是官是民,看到不顺眼的都应该挺身而出。两年前,我在中华艺术宫看到一尊郑宝成的雕塑,名“迷惘”。可是说明牌上却莫名标成了“迷小罔”——是把竖心旁当一个字了。回家后立即在艺术宫网页的“在线留言”上给他们指出。前几天再访艺术宫,发现那尊雕塑依旧、雕塑的说明牌也依旧,仍然是叫人看不懂的“迷小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