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登鹳雀楼》的二十个字迷住。所以在选择山西游菜单的时候,舍去舒适且能“尽享美食”的高价团——其实它很有吸引力,而挑了平价团——因为景点里有鹳雀楼。
鹳雀楼在晋西南的“角落”永济市,运城盆地,晋秦豫三角区。“三省闻鸡,四围眺胜”。登斯楼,长风浩荡,天地无垠。要好好看看,“白日”怎样“依山”,黄河又怎个“流”?
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五十一:“‘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窃以为王之涣《登鹳雀楼》,也完全当得起。
本来很想看到一座略带颓圮,建在黄土城墙上,不高,甚至有点低矮的戍楼。因为据《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城西河洲渚上,北周宇文护造。”公元704年王之涣游蒲州,登鹳雀楼。后因战火和黄河河道摆动,此楼不存,故址湮灭。
一步一步登上新鹳雀楼。值得安慰的是,新楼离故址不远,黄河依旧在楼的西边。有联曰:“问尔黄河转首,莫非留恋斯楼?”新鹳雀楼也有它的长处,宏伟壮阔,雕梁画栋,高达七十多米,远观四野,可胜过古代的好几个“层楼”。
于是发现,鹳雀楼的四周附近,并没有山,楼下是一望无际青葱锦绣的晋南平原。如果硬说有山,那山也隐隐约约的遥遥地抹在天边。——就像诗里黄河要入的“海”,尚在千万里之外。王之涣真是能生景,营造了一个人人信服的大境界。
左近虽没山,黄河却实实在在于楼西侧远远的蜿蜒。那就好好地、安安心心看黄河。
这里的黄河宁静,宽阔,诗意;如陆俨少的淡墨云水般婉转。更诗意的是,宽阔的河床里,浅黄平静的水中,横着几个沙洲。柔情的河水,抚摸吞吐浸没着洲沿。稍稍突出水面、弧线平缓的洲渚,在下午的阳光下,向四周空间弥漫出愉悦的浅光。
好喜欢“洲”,就觉得黄河的全部旖旎风情,只在水中洲上了。洲是黄河风情,诗经风情。在下对“洲”的喜欢,暗暗生自遥远的《诗》。《诗》三百,涉及河流的就有五六十篇。河(古代专指黄河)及其支流渭河、伊河、洛水、泾河、淇水、汾河、汝水……都汩汩地在诗经中风情万种地流过,“河水洋洋,北流活活。(《硕人》)”并且不止一次地出现洲、渚、坻、涘、沚……这些曼妙的特写镜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
那位《蒹葭》的诗人是在水中洲上偶遇心上人的吗?他一夜未眠,匆匆的凌晨解缆驾舟。可能连相遇的地点也记不清了,只得反复寻找。有时候逆水而上,水道艰难,路途漫长;有时候折返,顺流而下,希望她就在某个沙洲上……而此时天色尚早,秋露圆润。秋天的清晨毕竟有点寒意,一些露水已经泛白成霜。大片的芦苇,呈苍茫的暗青色,沿河伸展。
其实在山西旅游,不止一次地看到黄河。除了壶口,所有的黄河段都如同此处,那样地平静温和。即使在壶口,奔腾澎湃的也就是那么一段而已,河水流至二三百米外就平静柔和起来。暴怒不是黄河的性格。人们把黄河比喻为我们的母亲,一位母亲怎么可能成天咆哮呢?除非到了极其危难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