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浦路,承载着几代人的工业复兴梦。如今这条路上仍有许多静谧的空间,随着滨江贯通工程,它们将再次聚焦世人的目光。穿街入户水自来,以青红砖墙为主体的杨树浦水厂走过了一个多世纪,仍在为市民送上涓涓清流。
杨浦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上海开埠之初,杨浦地块只是地广人稀、僻处一隅的荒野乡村,租界设立之后,杨树浦优越的航运和生产用水条件以及低廉的地价吸引中外客商陆续办厂。
在中外资本逐鹿的历史进程中,杨树浦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19世纪末,上海因为滨江临海的优势成为外商投资的首选之地,水陆交通便捷的杨树浦成为外商投资上海的重中之重。到20世纪30年代,杨树浦一带已有纺织、造船、造纸、制药、制皂、烟草、有色金属、机器制造、公用事业等不同门类的工业企业300多家,创造了许多中国工业的“第一”,杨树浦遂有了“近代上海工业摇篮”的美誉,亦被夸赞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在滨江沿线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
19世纪下半叶的上海,无论在租界还是华界,居民基本生活用水主要来自附近的江河,居民从挑水夫那里买水,或自行从河流取水,然后投入明矾搅拌,沉淀杂质后再使用。1880年,英商成立上海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并于次年在黄浦江边建造了自来水厂。
杨树浦水厂始建于公元1881年8月。它位于上海市区东部,杨浦大桥浦西段西侧,占地面积12.9万平方米,是全国供水行业建厂最早,生产能力最大的地面水厂之一。建筑的外形为英国传统城堡形式,承重墙用清水砖墙,嵌以红砖腰线,周围墙身压顶雉堞缺口,雉堞的压顶及窗框、腰线等均用水泥粉出凸线,墙面转折交界处为水泥隅石形状,如同一座中古时代的英国城堡,尤其是那些装饰性元素,使这座建筑成为沪上工业厂房中的“异数”。
一百多年来,杨树浦水厂都是从水厂头部进水口取水,直到2010年11月长江口青草沙水源地工程投入使用,又改用长江原水。如今,它还承担着为杨浦、虹口、普陀、宝山等区域200多万市民的生活用水以及其它工业用水。虽然历史悠久,但杨树浦水厂仍水流不息,或许它还将见证更多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