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县衙读联
——山西游记

  ■赵韩德 文

  一直喜欢读联。“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廻天地入扁舟。”“急水渐趋江合处,奇峰横出路穷时。”“三边衝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即便独自一对,照样气场逼人。在书里读,在名楼、山水、寺庙、风景胜地读,兴致盎然。意想不到,这次山西游,走进了一座宏大的清乾隆年间的县衙,里面有大量二三百年前的官衙楹联,喜出望外,竟在衙门里平平仄仄的读了一大圈。

  古代,知县多为进士出身,道地的文化人,其中不乏大名士,像郑板桥、赵之谦、赵翼……所以对其业余生活尤感兴趣,于书房和花园处就格外留意。

  知县书房在后花院,名曰“花厅”,悬匾“文墨堂”。想此处楹联必具清风明月、秋水梧桐之雅。花厅楹联果然一派风和日丽:“花荫昼静闻莺语,厅落春闲有燕泥。”与周围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花草摇曳十分相配。

  但,踏入花厅,迎面,中堂古联端端正正,肃杀严厉:

  “鱼因贪饵遭钩系,鸟为衔虫被网羁。”

  简直是“当头棒喝”。虽然还是花鸟虫鱼,读之却令人肃然清醒。可见当时朝廷对官吏的管理文化,已然深入到“八小时之外”。文人知县在花园小径优哉游哉,当他潇洒轻松地踱步返回书房,猛见此中堂,必然是心头为之一震。

  为避开大的人流,我的参观常常“逆行”“斜行”,凭兴趣乱看野看。又到一院落,是知县的餐厅和厨房。楹联写得有趣:

  “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少不得,孝悌忠信礼仪廉无有铜钱可做来。”

  县官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其实并不简单。日常三餐分别有米饭、刀削面、炒香菇、走油肉、猪头肉、羊肉、熏鸡、熏蛋、牛肉、香椿芽拌豆腐、糖糕、马蹄酥……知县的日常伙食已超过当地最著名的晋商。间或宴请宾客,更是“九碗九碟加汤、酒”。宴请一般在晚上,所以衙署规定,厨师夜间不得外出。

  慢慢兜转到二堂。二堂是知县办公及调解民事纠纷的地方,其旁是县级办事机构:主簿、钱谷、礼房、刑房。二堂匾额:“思补堂”,耐人寻味。尔思尔补,及时总结;庶免差错,以补前愆。两侧楹联着实谦和亲民:“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

  于二堂南望,就是大堂。大堂的北面正对二堂大门,横匾上赫然六个大字,直扑眼中:“天理国法人情”。知县坐在二堂办公,抬眼就是这六个字。我视之思考良久,原来,在至高无上的律法之上,人类还有一个终极的量裁标准——天理。

  曲曲折折来到进口处——平遥县署。这个古县衙大门的楹联曰:“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事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这大概就是《礼记》里“很毋求胜,分毋求多”、《大雅》中“夙夜匪解,虔共尔位”之意了。

  到紫藤架下休息。紫藤枝叶满架,盈绿斑驳,花如紫玉。忽而想到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韦应物的“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焦点
   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焦点
   第06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7版:English Edition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风花月忆公园
县衙读联
登积道山组诗
当季的鲜花
收藏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8县衙读联 2017-10-28 2 2017年10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