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诗齐 文
没来英国之前,常听说英国是一个阴郁多雨、常年不见太阳的国家。尤其同法国相比,英国人所处的自然条件要差得多。所以法国人浪漫、英国人拘谨保守。
我今年三、四月份来英国,却大出意外。我看到的是一个阳光灿烂、花红草绿、碧空如洗的国度。那些从书上电影里得到的感觉,完全颠了个个。
首先引人注目的是无论城乡,大片大片保养得十分好的草坪草地。草色碧绿,植株茂盛。在伦敦,无论是占地颇广的海德公园,还是街角只有几十平米的小花园,都被仔细养护。草地上古木森森,枝繁叶茂,真是休憩漫步的胜地。而郊区、乡间的草地,则是天然的牧场。英国的养羊业天下闻名,草地上散布吃草的羊,悠闲淡定。看着一路上连绵不断的草场,有时会产生错觉:英国不会是个畜牧业大国吧?
尤为让外来者眼睛一亮的,是此时处处盛开的鲜花。来之前还被告知:天气不好,时时阴霾。突然看到繁花似锦、姹紫嫣红,是什么感觉?反正我脑海里就跳出一句话:忽尔盛开!
首先要说的,是随处可见、一树灿烂的樱花。樱花比较好认,如果对花还吃不准的话,因为花有颜色的不同、有单瓣复瓣的区别,那就看叶。樱花的叶子红褐色,叶缘有锯齿,加上开花的时节,一般不会错。让我有点意想不到的是,樱花居然在地处西欧的英伦时不时撞到,艳压群芳!
查资料,樱花的原产地是“北半球温带环喜马拉雅山地区”。1912年,日本东京市长尾崎行雄访问美国时特意赠送给华盛顿3000株樱花。这些樱花在北美大地也欣欣向荣,每年春天的复活节前后,樱花盛开,吸引众多前来观赏游览的民众,以至于成为当地一景。
在英国的这个季节,另一种夺人眼球的鲜花是水仙。
我以为,说到水仙,总不免想起春节期间家家养在浅水盆里的这种“雅蒜”。中国人向来视水仙为高雅,不但冠以“凌波仙子”的美名,有时还要给她们系上红腰带以增加喜庆。水仙的香气,是一种淡淡的、不“袭人”的清香。你得在不经意间才能邂逅。中国传统画家,在年末岁尾还喜欢画一幅“岁朝清供图”,水仙也是时常在画面中出现的“清供”之物。总之,中国的水仙,脱俗、清雅、洁身自好,与中国人喜欢自律、低调、清高的个性相符。此时,如同他乡遇见一位多年未遇的知己,忽然形影相伴,带给人的愉悦不言而喻。
欧洲的水仙,虽然也同样喜水,却不是供养在花盆里的。第一次撞上它,是在路边的花坛,一大丛一大丛地开着,色彩浓丽。尤其是黄水仙,简直是黄得化不开的黄!在希腊神话中,水仙是自恋的美少年纳西塞斯(Narcissus)的化身。也的确,欧洲水仙的艳丽、婀娜,以及低垂含羞的花苞,倒也与那位在水边被自己的倩影迷倒,无法自拔的悲剧人物有几分相象。
花坛里的鲜花,除了欧洲水仙,还有其他许多种。比较常见的如郁金香,也是开得姹紫嫣红,十分热闹。还有一大类归为非洲雏菊的,也很扎眼。其中一种名为“蓝眼菊”的,花形、色彩均很喜人。我原来并不认识,回来在网上用照片搜索比对,查到了它的身世。
杜鹃则是老朋友了。不过英国的杜鹃品种也各式各样,尤其花形,与平时国内所见不同。好在叶子倒是差不多。也是查网,得“蜿蜒杜鹃”之名,有点异类。
在随处可见的草地边行走,一路有花相伴,颇有目不暇接的意味。虽没有“踏花归来马蹄香”那样夸张,在草地上躺一躺,望望蓝天,嗅嗅草香,也算是与自然亲近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