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再说都市卖菜人

  ■周维正 文

  “鸡蛋一斤四块八、番茄一斤三块五、白菜三块两斤……”这是上海街头某些小蔬菜超市老板的叫卖声。

  笔者曾写过一篇短文《都市卖菜人》,说的是菜市场里那些卖菜人的那些事。几年过去,菜市场依旧,但菜市场周边却出现了一家又一家小型蔬菜店。他们以顾客自己挑选若干品种蔬菜,最后一次称重付款的超市的经营方式加入了都市卖菜人的行列。

  这些新入行的都市卖菜人大都来自山东、河南等地,也有安徽的。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一铺面,一夫一妻带上一个孩子,或有一个老人整理蔬菜做帮手。开一个小型蔬菜超市,既不要什么技术,也不需大笔资金,只要在菜市场附近租一间门面房,搭上简单的货架,再置办一台电子秤、一辆供从批发市场进货的电瓶车或黄鱼车,即可开门营业。

  受限于场地、资金等方面的因素,蔬菜超市基本都是小型化,一般都是二十平方米上下面积,能有两间门面,三四十个平方米铺面的算是大的了,主营蔬菜,再搭上点猪肉、鱼虾等小水产。

  是习惯也是自然。蔬菜超市老板都是家中的男主人。虽说是老板,但不仅不能当甩手掌柜,而且什么都要干,每天早早地起床到批发市场进货,回来后就坐在电子秤前,一边称重收款,一边忙里偷闲地扒上两口饭,还要高声吆喝,报品种、报菜价,动手又动口,也真是够忙的。不过,每天早市过去,到了下午,菜店可由儿子或老婆照看,自己休息休息,为来日的操劳养精蓄锐。一家规模稍大的蔬菜超市,老板一家之外还从家乡本村请来三五个近亲朋友来帮忙。从他们统一收款等情况看,超市很可能是合伙的。由于价格低于附近的菜市场,而且明码标价付款开小票,中规中矩,生意出奇的好。开始时只有一个收银台,顾客称重付款要等候十分八分钟的。后来增加一台,还是不行,再后来增加到三台。早市时,三个收银台同时服务,方可应付过去。一位新上手的青年女收银员叫苦说,一个上午忙个不停,胳膊都酸死了。又一家小超市是典型的迷你型的夫妻老婆店了。小夫妻三十上下,租下一个10平米左右的铺面,经营白菜、萝卜、芹菜等常见的品种。

  不要看这些蔬菜超市开在都市区,在超市内却很少能听到上海话。卖菜的说的是带有浓浓各自地方腔的普通话,却又时不时地蹦出刚学会的、洋径浜上海话单词。比如把米苋说成“米西”等等。来买菜的大部分是上海人,为便于交流,基本上都不讲上海话,有时还顺着卖菜人的发音讲。“老板娘,切一块五花肉。”上海话应该说斩一块。对此,有个不恰当的比喻,真有点像某些国家领土上的“飞地”,虽然存在于所属的地域之内,却形成了一个自己的语言环境。

  偌大的都市生活圈,拥有众多的买菜人。虽然一家又一家的小蔬菜超市吸引了不少买菜人,可是,被小超市包围的大型菜市场的经营所受影响并不大。大菜市场经营环境好,品种齐全,经过整理的蔬菜卖相好。小蔬菜超市价格低一些,多种蔬菜一并称重付款,更方便一些。大的发挥大的优势,小的尽显小的长处,公平竟争。这也应了大路朝天、各走半边那句话,体现了应运而生、适者生存的规律。

  如今,小蔬菜超市也可刷卡、刷二维码买菜了。今后如何,谁也说不清楚,极有可能还会让你一次次始料未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讲述
   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6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7版:时报周末·影视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水墨西湖
美丽而奇幻的梦
笨驱蚊虫
再说都市卖菜人
感悟朋友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8再说都市卖菜人 2019-03-02 2 2019年03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