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天注定让人难忘。
正当家家户户喜迎新年的时候,一种从未发现的新型病毒向人们凶猛地袭来。
1月23日,小年夜的深夜。
居委书记在楼组长群中发布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的重要通知,要求楼组长迅速排摸本楼各户人员进出的情况,并报备居委。
此事与我们每家每户每人都休戚相关,我深感事关重大。
第二天一早,大年夜,我便把自拟的通告,贴上了门厅阅读栏。同时挨家挨户敲开了业主的家门……
先要摸清基本情况:谁在家?谁外出?哪户人家有外来的客人或自己到过什么地方?……一一备案在手。
事情并未到此为止。新冠病毒肺炎传播蔓延极其迅速。通过咳嗽、喷嚏、接触……都有可能感染。因此每天向居委报告本楼的情况成为楼组长的必修课。这样就必须每天清楚了解业主家的人员以及健康的状况。
为传递信息更加快捷,也为了减少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建立一个本楼业主的微信群,就非常必要了。
虽然我已年逾古稀,老眼昏花,但我是楼组长,义不容辞。我戴上了口罩,拿着记录本。带着手机,敲开各位业主的家门,心里还有些不好意思,大过年的,要打扰到别人。我拿出手机,说明来意,欣慰的是业主们对建群都非常配合。“阿姨,你扫我还是我扫你呀?”我快速递上自己的二维码。由对方开刷,片刻,就建立了微信联系,在接受的同时,我在设置备注与标签栏填上该户的真姓实名并保存,这样就清晰多了。在这里,我发现十几岁的小孩比爷爷奶奶的水平高多了。他们往往跳出来抢着帮爷爷奶奶操作,这成了今年春节我们楼道的一道风景!
就这样,我迅速建好了本楼业主的微信群。
相处了十多年的邻里,以往多半是面孔熟、相知少的“电梯朋友” ,在微信群里,一下子热络起来。特别是新冠病毒肺炎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性打击的时候,大家有了从未经历过的共同话题,在互动的过程中也显现出空前的齐心一致。
“听党和政府的话,宅家作贡献。”成了楼组每一位业主的行动准则。
对于目前的形势,业主们达成的共识,使大家更紧密地团结起来。
每天我在群中发布居委和街道的重要通知和部署,业主们会用微信表情或简短的语言表达他们的响应和关切。如他们有什么要求和建议,我也会迅速向居委汇报。微信沟通,大大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在非常时刻成了我们及时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武器。
要登记买口罩了,为减少相互接触的几率,居委设置了网上登记和到居委登记两种方法。我试着让业主们在网上登记。一些年事已高的业主,对于网上的操作心存疑虑。我就设法在微信中指导。一步一步讲述登记的步骤。个别特别有困难的业主,我就“上门指导”:戴上口罩、拿好手机、保持距离、一指一点……毕竟是比较简单的操作,也能顺利完成登记。Z阿姨在学会登记之后非常高兴,说:“这微信还真有意思,可以做这么多事情。”
业主C阿姨自费购买了消毒药水,对楼道的电梯进行了消毒。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我很感动,当我转发到微信群表达谢意时,也赢得大伙儿一致的赞美与感谢。
借助微信平台,邻里间的融洽度空前提升。这让我这个当了十几年的楼组长分外感慨。
春节后的一天,业主小X用微信呼我:“张老师我发热了。”顿时我紧张起来:“体温多高?” “现在38度了。”“你有没有外出过啊?接触过什么人嘛?”幸好,她没有接触疫区的人。“你赶快去医院看一下。”这种非常时刻,让专业部门诊断是最主要的。小X迅速去了医院。同时我们保持着微信联系。
此时,我也把这个情况向居委干部作了报备。
在小X就医的那两个小时里,我也忐忑不安,各种情景、各种应对,不断地在脑海中演习。
庆幸的是,化验结果是一般的炎症,我悬着的心也落了地。
疫情仍在继续。我这位楼组长尚需努力,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