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双休日的中午时分,中档饭店里经常有数桌老人聚餐。老同事、老同学、老朋友、老战友、老邻居等,借个地方聚会,目的是见见面、碰碰头、说说话、叙叙旧、取取乐而已,最后都采用了经费分摊。这在当下很流行,被称为“AA制”。
其实,上海人的老话是“劈硬柴”。旧时上海每家每天要生煤球炉子,生炉子须用引火柴,先将柴爿点燃,再利用柴爿的火将煤球烧旺。质地松软的柴容易劈不经烧,质地硬的柴不易劈断,但只要刀斧在硬柴上开出一个口子,就会被一劈为二、二劈为四,形成对开,故沪语以“劈硬柴”比喻分摊平摊,或者事先约定:今朝阿拉各归各自吃自,用句歇后语:蜻蜓吃尾巴——自吃自。
在上海的宁波人,则称为“敲(读:拷)瓦爿”。其与“劈硬柴”的一致性是“宜粗不宜细”。可以理解,无论是柴爿劈开,还是瓦片敲碎,都不是绝对均等,仅仅大小不一分开,或者说是对开、多开。上海人嘴里叫“哈斧,哈斧”,“哈斧”是英文单词“half”的音译,即“一半”“部分”意思,中国成语就是“平分秋色”。小辰光,看到同伴有好吃的,也会说:“哈斧一眼。”有趣的是,就是三四个人一起聚餐,却依然可以用上海话讲“哈斧——哈斧——”果然,用斧劈柴,不拘几份。
上海人又把对开称为“南北开”。有趣的上海闲话是:迪个东西南北开。这里包含了四个方位,真实的意思却是:那物品,一个人一半。
手机支付宝的应用,使得AA制更加“精准、快捷”,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的“分”,并且一刹那便完成钞票数字的转移。
AA是英文“Acting Appointment”缩写,直译是“代委任制”;也是“Algebraic Average”缩写,直译是“代数平均”。其起源于16、17世纪的荷兰。荷兰和威尼斯是商贸流通最发达的地方,那些意大利、荷兰商人终日奔波,虽然经常在一块聚餐交流市场行情,但因为商人的流动性很强,一个人请别人的客,被请的人说不定这辈子再也碰不到了,为了大家不吃亏,彼此分摊便是最好的选择。荷兰人因其精明、凡事都要分清楚,逐渐形成了“let's go Dutch”,让我们做荷兰人,各付各账的俗语;而幽默的美国人将这句话引申成为“AA制”。
上海有“不等分”的种种做法,即轮流做东制——做东之人选定地点并负责点菜。这样虽保证每个人有足够的积极性,有时候难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如有人脱口而出:“某次的菜肴好吃。” 似乎对某次不满意,或者某某人因故缺席,亏欠了某个人。另外有一种“不等分”做法:各人出等额银钱,超出部分由做东者支付,每回做东者不同,或是抽签或是约定。
AA制的好处“平等相处”“公平交易”,可以归纳为十六字:共同消费,各自承担,问心无愧,互不相欠。具体地说,少了排场、少了攀比、少了心机,更少了亏欠;却多了坦荡、多了节俭、多了纯正,更多了充盈。参与者“平起平坐”“一视同仁”,个个没有心理压力,可以持续发展。
“亲兄弟,明算账”印证老话:“亲是亲,财是财,要是闹,财上来。”亲朋好友,哪怕是不分彼此的亲兄弟,也得账目来往一清二楚,闹矛盾往往是“财”惹的祸。“明算账”却能够润滑成员间关系,使得友情长期维系。人情归人情,账目要分明,这也是一种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