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大师们仍在创作
“电影工作者拍出新的电影,我们重新回到电影院,重新肩并肩坐在一起,这是人类最美的姿态之一”。这句话出自导演贾樟柯为荷兰一本电影杂志写的《步履不停》,一度在电影人的朋友圈里刷屏。
在本届电影节的电影学堂上,电影大师也分享了自己在疫情期间的特殊创作和应对方式。贾樟柯是唯一一位来到现场参加大师班的影人,为此他专程从家乡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赶到上海。疫情期间回乡生活,给了他很多新的认识和思考。“做电影,就是表现自己作为一个个体对于你所处生活的反应。这些崭新的感受,会反映在未来的电影里。”疫情期间,贾樟柯还应希腊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之邀,创作了以疫情为背景的短片《访客》,反思了疫情带来社交方式的改变,也促使他重新思考电影这种媒介。“我相信经过疫情之后,电影工作者能拍出更有电影感的电影、更加适合在电影院大银幕看的电影。”
以影评人身份出道的法国导演、编剧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则把疫情隔离时间用来写作,“疫情带来一些焦虑,但该做的事情还是得继续做下去。”阿萨亚斯已经将自己的下一部拍摄计划排在2021年,但剧本写作仍是他的自我提升方式,“剧本、杂志写作是最好的电影学院。”
日本导演河濑直美也受奈飞邀请,参与拍摄了一个“防疫隔离”主题的短片合集。一只手伸出触碰着窗户,是她贯穿二十年的标志性意象。“正如现在新冠疫情之下我们与世界隔离,同时又与世界接触。即便在今天仍然想去伸手感知,去了解过去的世界。我是以这样的意识在创作。”她被任命为2020东京奥运会官方纪录电影的导演,虽然奥运会因疫情延期,但也给了她进一步思考和提升创作的机会,“这使我想要拍的东京奥运会纪录片主题变得更加宏大。”
提醒年轻影人回归创作
通过电影学堂,这些国内外知名影人也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坚守独立个性、不忘初心是他们共同的本色。
贾樟柯提醒年轻人不要因为荣誉失去对劳作的热衷。“我特别喜欢‘电影工作者’这个词,是因为带有某种劳作的感觉。一个一个字地写剧本,一张一张脸地选演员,坐在那儿思考、拍摄,到最后一个个镜头剪起来,始终不要忘了我们是劳作的人。”
参与编剧并制作了包括《推手》《喜宴》《卧虎藏龙》《色戒》等多部李安作品的美国编剧、制片人詹姆士·沙姆斯建议年轻制片人,每样事情都得懂一点,要知人善任,找到那些有真正原创理念想要表达的人。
特邀嘉宾白百何来到电影节现场,与在“云”上的河濑直美对话,也引出了女性影人的话题。河濑直美坦言,女性电影人依然是电影事业里的少数派,她不想从性别方面突出自己,但作为女性的美丽和坚强会渗透到工作中。
随着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逐步开展,《银翼杀手2049》《降临》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菲律宾国宝级导演拉夫·迪亚兹,以及在中国拥有众多粉丝的是枝裕和都将陆续来到电影学堂,与中国的影人和观众分享所得。
“我很喜欢参加电影节,并不是为了放映自己的电影,而是为了看到其他人的电影,接触到不同的文化。”阿萨亚斯表示,威尼斯和戛纳电影节历史悠久,相比之下,上海电影节历史较短,但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而且成长很快。“上海电影节有望成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亚洲也需要一个有影响力的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