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阳光”照进百年石库门——
门牌锈迹斑斑 回忆真情满满

  ■记者 周琳

  华忻坊百年石库门位于杨树浦路1991-2011弄,有广式里弄200多个单元,建成初期是沪上较为时尚的居民区。随着时光的流逝,百年石库门门墙依旧坚固、保存完好,但内设已经陈旧不堪,生活环境潮湿、阴暗、逼仄。随着杨浦“一万户”征收目标的推进,居民多年的梦想成为现实。

  大桥街道89街坊是杨浦旧改征收以来单体体量最大的旧改地块。近来,已签约居民正忙着搬家,开启新生活。

  杨树浦路1991弄194号居民徐莉良的房子,门楣上写有“文章华国”字样,是华忻坊石库门最早入住的一户人家。这栋百年石库门老宅,是徐莉良的爷爷徐祥源于1921年始建初期购置。“盼望了几十年,终于盼到了征收的‘阳光’。”百年石库门主人徐莉良感慨地说。

  “我们爷爷是新中国首批工程师、原上海铁丝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为了追寻‘上海梦’,他从宁波来到上海打拼。”徐莉良的大姐徐世良回忆说,爷爷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文章华国、诗礼传家”的家风,激励着兄弟姐妹们和睦友爱、团结上进。如今,家族已繁衍生息了四代,兄弟姐妹、妯娌连襟之间十分和睦,大家定期回石库门团聚。“我们的家风在征收过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安置金分配非常顺利。”

  从祖辈、父辈到下一代,老房子经历了战争、自然灾害,见证了家庭的变迁,也见证了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离开生我、养我的地方,心里酸溜溜的,很舍不得。”徐莉良找出工具,轻轻拆下锈迹斑斑的门牌,“合影早就拍好了,这个也带走,留个念想。”

  “石库门原汁原味地体现了上海弄堂生活场景,留下了我们守望相助的邻里情,拆掉很可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华忻坊石库门不但建筑风貌独特,而且193、201号在解放前是培正小学所在地,任教老师为中共地下党员,弄堂居民们在特殊时期保护了革命火种,很多人对石库门怀有深深的感情,希望这份珍贵的记忆能够留存。

  记者从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华忻坊石库门将作为“上海里弄住宅风貌街坊”被保留下来。这处百年海派文化的“活化石”,将继续留在杨浦滨江沿岸,成为后人缅怀追忆的胜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打造多功能一体化的为老服务综合体
图片新闻
“扶贫新使者”已抵达杨浦
门牌锈迹斑斑 回忆真情满满
新江湾城有一个“昆虫世界”
有一种米香,叫双创的味道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门牌锈迹斑斑 回忆真情满满 2020-08-18 2 2020年08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