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伟坚 文
至少在十多年以前,邮局门口闹市街头弄堂巷口……阅报栏是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走过路过,总会见着玻璃橱窗前摩肩接踵的读报人。
阅报栏也伴随我几十年了。从儿时踮着脚尖看起,直到现在路过四平社区办事处的浏览,对阅报栏是“流动图书馆”的感悟最为深刻。
印象中,四川北路邮电总局以及南京东路这两个阅报栏,从数量和规模来说是上海最大的。挨着北苏州路的那一排阅报栏,不仅有中央及上海当时所有的报纸,还有各省市的地方报纸。
记得是1977年底,文革后恢复首次高考,各地报纸陆续登载了那届本省高考的优秀作文。那天下午,我经过四川北路,但见邮局阅报栏前密密麻麻的全是读报人,将北苏州路上街沿挤得水泄不通,我自然也挤进了夹缝里,边掏出随身携带的纸笔抄录金句,边啧啧赞叹,语文考试就这么两个半小时,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作者们真的是倚马可待下笔千里!
一个个橱窗看过去,直到夜色四合,才依依不舍退去。如今,这一幕,已成为国人的共同回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