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良 文
每每夏季,在农贸市场,见碧绿的丝瓜参差不齐摆放着任人选购,就会忆及小时候种丝瓜的情景。
上世纪六十年代,家住杨家宅,清晰记得屋后门处有一大块用篱笆围起来的空旷地。早春,空气中还有几分薄薄的寒意时,母亲便从菜橱抽屉里取出一根风干的丝瓜筋,拿一把剪刀,将絮状丝瓜精剪开,一粒粒饱满墨黑的丝瓜籽从里边顺势而出。
体弱的母亲带着姐姐和我,在朝南方向一角落处整出一块约1、2平米的地,将土翻一翻,松一松,撒些豆饼渣当作肥料,浇些水沤上几星期。一场春雨后,用小铲刀将结成块的泥土铲松,尔后就可以把丝瓜种子埋进土里。
一星期左右,丝瓜籽破土而出,细细的嫩芽上镶嵌着一顶小黑帽。不几天,小黑帽脱落时,丝瓜苗伸展身躯,在春风细雨里日渐长大。渐渐地,瓜苗绽出绿叶,抽出瓜蔓,呈现出一股昂扬向上的生机。此时,我们不失时机地用竹竿撑在地上,将预先削制好的毛竹片、尼龙绳等,沿着篱笆或靠墙上屋檐处,搭建一个“向上攀爬”的平台。
一入夏,丝瓜藤蔓密密织织,错落有致地交织在一起,攀上毛竹片,钩住尼龙绳,一路向上,爬满了整个园子,给小小的院落增添了盎然绿意。
正午时分,烈日当空,太阳透过丝瓜藤蔓密密层层的叶片,把光影斜斜地映在院落的泥地上。从上而下垂吊着的丝瓜,微微摇曳。蝴蝶和不知名的小虫围着小黄花飞舞。
傍晚,等到天边的太阳猛地一沉,一家人就可以聚集在院子里乘凉。劳累一天的父亲躺在竹椅上,时而发出轻微的鼾声。母亲则坐在竹椅边,缓缓地摇着蒲扇,似睡非睡的父亲静谧地享受着蒲扇带来的丝丝清凉。我们几个孩子或坐或躺,遥看满天繁星,深邃苍穹,遐想万千。
夜深了,凉爽的水滴落在脸上。仰头望天,是夜间露水沿着藤蔓滴落而下。月色下,恬静的丝瓜叶上,露珠像宝石,泛着晶莹的光华……夜深沉,睡意浓,劳累一天的人们在丝瓜棚下酣然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