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如何因地制宜,为居民点“靓”家园?
小区里重现生机的“畸零空间”

  宏观的城市或微观的社区在规划建造时,往往会有一些被切割破碎且不规则的空间,很容易被忽略改造,这些空间被称为“畸零空间”。

  大学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如何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助力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亮点,为居民点“靓”家园,推动社区发展,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必选动作”。

  ■记者 成佳佳

  为“灰头土脸”的墙“上妆”

  8月9日一大早,延吉新村街道第二睦邻中心内热闹非凡,上色、勾线、填充,2名小朋友和1名大学生志愿者“成组”进行彩绘创作,为一堵“灰头土脸”的墙“上妆”……原来,同济大学十几个学科组成的“城市360”空间改造团队来到这里,带领社区的小朋友,亲手点“靓”家园。

  这次的彩绘创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顾天彧小朋友负责“富强”板块,第一次做“粉刷匠”,但在两个多小时的工序里,他坚持用心描绘好每一道线条,填涂好每一个色块。“今天我学会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顾天彧告诉记者。而一位陪同孩子前来的家长表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能让孩子们从小对社区管理有参与感。

  在设计师与小朋友的共同努力下,一幅幅鲜活的彩绘图呼之欲出。早前,设计师们还利用了该处的整面白墙,进行了建党100周年的主题彩绘创作;同时铺设木质地板搭配鹅卵石,放置绿植廊架……这里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不仅成为了居民的休憩后花园,也成为了一个多功能创意空间。

  老旧小区中的“空白地带”无人问津,就会逐渐荒废。如何重新利用好它们,让有限的空间载体激发无限活力?

  角落的变身得益于“济吉益堂”项目。这一项目由同济大学与延吉新村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延吉社区公益基金会共同负责,开展社校合作。重点关注老旧小区改造,从社区空间布局问题以及居民的生活需求着手,优化老旧小区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设施配套,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睦邻中心的改造正是项目的开篇之作。

  居民下单,AI接单

  “城市360”团队成员王佳慧告诉记者,“城市360”团队以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建筑规划、机械能源、交通运输等诸多优势学科为依托,聚焦社区规划、基层治理、党建共建,全流程活化城市“畸零空间”,辅助城市管理,调动居民自治,发挥社区自身力量进行微更新。“在我们眼里,畸零空间也可改造成小却实用的空间载体。”王佳慧说。

  记者打开“城市360”网站,进入“人工智能设计方案”页面,经过空间元素、承载功能、使用年限、预算等多道选择题筛选后,点击“生成设计方案”,一个为居民量身定造的方案便出炉了。如果对选项所涉及的概念有疑问,还可点击旁边的求助链接获得详细的专业解释。

  区别于社区规划师项目的较长工期、严格的申报审批程序,“城市360团队”引入大数据等多项技术,搭建的线上信息化平台则更高效、更“亲民”。在扩大项目辐射范围的同时,智能设计系统可随时随地收集居民对社区空间更新的诉求,自动生成设计图,让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居民也能一目了然看懂图纸,为设计师省去大量冗余的沟通环节,也为项目尽早落地争取时间。

  令团队成员感到惊喜的是,由于没有申请门槛,线上平台吸引了很多居民热情参与,大大提升了居民对社区更新的参与度。“城市更新、城市改造一直以来是同济大学拿手并且始终关心的课题。接下来,团队将继续深入社区改造,让更多老旧小区中的‘畸零空间’重获新生。”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副书记郭禹辰表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专题
   第06版:民生·社会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小区里重现生机的“畸零空间”
时令美味是怎样炼成的?
花园“建设者” 社区新“网红”
睦邻中心送课上门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小区里重现生机的“畸零空间” 2021-08-24 2 2021年08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