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汤顺佳
本报讯 要抓住一个人的心,就要先抓住他(她)的胃。提升生活品质,离不开一个“吃”字。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一向有食谱跟着季节走的传统。近日,院内的老人就享受到了季节转换的“仪式感”——食堂大厨给大家换食谱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杨福院食堂着重增加高蛋白、高纤维食物,如南瓜、冬瓜、胡萝卜、鸡肉片、牛肉片等。同时,视老人身体情况,食堂仍坚持低油低盐低糖“三低原则”。大厨告诉记者,院内的“老饕客”对味道很是讲究。在注意营养均衡、荤素搭配、“三低原则”的基础上,如何把菜品做得好吃,特别考验厨艺。所以,每次推出新菜谱前,几位大厨都会从菜品是否适合当季食用、营养价值、菜色搭配等角度,多轮协商,作出决定。
一份餐点的“炼成”并不简单。每天凌晨4:30,早班大厨们开始检查当日所用菜品,清洗、切配、烹饪,出锅后留样,其余菜品装盘、上餐车,再由护理员分送到老人手上。最晚一班大厨则要忙到傍晚6:30才收工。一整套流程,每个步骤都有专人负责。如今,经过长期钻研,糟溜鱼片、响油鳝丝等菜品,都已成为院内食堂的招牌菜,狠狠抓牢了老人们的胃。
杨福院负责人表示,“我们会让老人们在美食的‘包围’下,继续健康幸福地生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