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光达 文
报上说老西门的上海文庙开始闭门大修,我忽然就回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几乎每周去那里淘书的往事。
那时正年轻,还没有谈恋爱,一个人出门就偏爱逛书店,除了新华书店,去得较多的是福州路、淮海路和四川路的三家上海书店,因为常有打折的旧书可访。而习惯性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老西门文庙路的旧书集市。
礼拜天,文庙内大成殿前的孔夫子塑像作揖状,注视着广场上书摊前人头攒动的淘书人,这情景想想都让人兴奋。当时听摆书摊的人说,他们半夜三更就要来抢占地盘,那时已经有痴迷的淘书者打着手电筒,来抢购刚从麻袋里倾倒出来的旧书。
在熙来攘往的文庙书市,常常会有一波又一波的意外惊喜,譬如邂逅带着儿子来淘书的滑稽演员王汝刚、武侠小说名家温瑞安等等。让人开心的是巧遇出版社清理库存,能以三折的价位买到平时舍不得买的好书。比如我淘到的《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初恋》《僻静的庄园》和《罗亭》等,还有许多章回小说如《说唐》《武松演义》等等,真是价廉物美,值得拥有。
我颇欣赏当时有书迷用一句话概括的感受:因为离不开书,所以离不开文庙,因为这个情怀的存在,所以对文庙就情有独钟。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去文庙打卡机会明显少了,因为结婚,有了孩子,家务增多,工作也逐渐繁忙,抽空逛文庙成为一种奢侈的享受。进入21世纪,文庙倒是越来越闹猛,新春楹联大赛和端午诗会在坊间出了名。由于手机与互联网的便利,我的淘书已在网上进行,但即便如此,对文庙书市的念想却从未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