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韩德 文
春日,到周庄游。除了看沈厅张厅之外,赶紧拜谒的,就是周庄的南社故处,迷楼和叶楚伧家宅。
贞丰桥是一座单孔石桥,在中市河,位于闹市,建于明崇祯七年,古意盎然。桥畔有二层木楼,临水映波;长窗花格,板墙明净,檐挂灯笼;进门,宽敞雅致,安静恬然;一个圆形花格大屏风,展示的是清初著名山水画家王翚作品《迷楼图》。
大画家王翚笔下的迷楼,与现在的迷楼又不一样。
那年王翚65岁,时当康熙36年,迷楼虽然也是依桥傍水,但四周尚为乡野景色,桃红柳绿,老树倨傲;渔舟点点,烟霭苍茫;酒旗高挑,远岸曲折。题画诗写出了彼时画家的生活心态:“高楼一角小桥西,倚槛鸦鬟双鬓低。写向画中留待看,不出纸醉与金迷。”“浮生真似海波鸥,萼绿羊权说也休。一样空花还是画,醉乡深处画迷楼。”
到了光绪末,有个镇江人叫李德夫的,携家眷迁徙周庄,在此贞丰桥畔,开了酒楼名“德记酒店”。李老板掌勺,擅长烹调珍馐佳肴;有女名阿金,婀娜美艳,当垆劝酒,生意火红。
周庄为繁华集镇,贞丰桥是水路要津,商贾云集。酒店地处小桥流水,诗情画意,觥筹交错,窗外波光桥影,舟楫往来,飞燕呢喃。
但一处的繁华掩盖不住满清王朝整体的腐朽衰败,“弹丸累到十枚时”,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相继发动反清起义,但均告失败。秋瑾、徐锡麟慷慨成仁。
离周庄不很远,有水乡同里。同里的三元河畔有一条石板路小街,街西有一朴素宅第,面街临河。这是陈去病的居家。秋瑾牺牲,陈去病心情沉痛,从同里乘船到黎里,拜访柳亚子,泣而诗:“梨花村里叩重门,握手相看泪满痕。故国崎岖多碧血,美人幽抑碎芳魂。茫茫宙合将安适,耿耿心期只尔论……”
1909年农历十月十日,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成立,高旭、柳亚子、陈去病为创始中坚。书载,他们经常在太湖湖区一带水乡小镇的酒楼、书房、院落、庭院评论时事,谈诗论道,引领文坛和舆论,为世人所倾慕。
1910年1月,《南社》第一集出版。1916年1月,《民国日报》在上海创刊,主编叶楚伧、邵力子,其副刊《觉悟》宣传新文化运动。
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亦常来周庄德记酒楼,酣歌赋诗,痛饮于此,并出版《迷楼集》。“迷楼”由此名闻遐迩。
叶楚伧故居位于周庄西湾街,建于清同治年间,青砖乌瓦硬山墙,回廊落落花格窗。庭院内绿荫深浓,花木扶疏,幽香四溢。里面还设有“南社百年书院”。遥想,叶楚伧曾在院庭树下,书房灯前,与柳亚子、苏曼殊等会面品茶,切磋诗文,畅评时事……
在迷楼瞻仰,发现此番修缮一新的南社纪念楼,处处可见周到之心。雅致柔和的平面顶灯,浅黄色的灯面上,别致地复制上了南社社员的诗词手迹。我忙用手机拍下,其中,有叶楚伧的三首《忆江南》。
参观罢,在周庄的小河边缓缓走。石桥纵横,柔橹欸乃,水光闪烁,蔷薇挂墙。找一家临河的茶馆,于水窗畔安坐,叫一壶茶。开手机,欣赏叶楚伧的手迹《忆江南》:“江南忆,花草旧吴宫。晨摇珠帘招蛱蝶,暮翻金箔斗芙蓉,密意一相通。”“江南忆,最好是南湖。寒月拍开千片雪,微风摇动一丛菰,十里碧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