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 文
那年孙子半岁多,儿媳准备上班了。小两口每天工作早出晚归,白天照看孙子的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我们这刚上任的爷爷、奶奶身上,另还需负责一家人晚餐的“买、汰、烧”。
为便于我们照拂宝宝的衣食起居,儿媳写下了工作流程,洋洋洒洒几页纸看得眼花缭乱:喂奶、喂辅食、换尿布、洗屁股,抹护肤油、洗澡、哄睡觉、做游戏、看图片、做运动、外出活动、晒太阳……如此看来,还真得花时间仔细研究消化,我与妻子将其视为上岗前培训,力争执行不走样。
从此早晨六点出门、晚上八点进门成常态,就此开启了“6出8进”的生活模式。昔日退休生活那耳根清净、惬意舒适的二人世界,宣告收锣罢鼓了。因承担照拂宝宝重任在肩,那晚我与妻子都睡得不踏实,生怕睡过头耽误事儿。
上岗第一天起了个大早,匆匆洗漱后直奔儿子家。冬至清晨暮色苍茫,路上行人稀少,嗖嗖的西北风迎面吹来,我俩缩了缩脖子,加快了前行的脚步。进门后见儿子、儿媳已整装待发,就等与我们交接班了,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告知宝宝大便了。未曾料到,第一天上任刚踏进大门,宝宝就送上一份如此厚重的“见面礼”,以与众不同的方式迎接我们到来。
我俩二话不说,按工作流程迅速开启卫生间暖风浴霸,小小的卫生间很快升温,抱起宝宝到水斗前,在水龙头下叉开其双腿,妻子手脚麻利解下尿不湿,拧开温水龙头,在流动的水下用湿纸巾反复擦洗屁股,冲洗擦拭得干干净净。看来宝宝习惯了如此清洗方式,不哭也不闹,乖乖地听从我俩的摆布,还真挺配合的。也许是觉得清洗后舒服多了,肉嘟嘟的小嘴里自言自语“咿咿呀呀”说个不停,我顺势接茬与他呼应,一唱一和,逗乐中极力从他身上找回当年儿子婴儿时天真烂漫的影子。说着说着,他还咧嘴直冲着我笑,憨态可掬,令我忍俊不禁。清洗完毕刚准备抱走,宝宝不失时机地小便了,意料之外的突然袭击,我俩避让不及,哭笑不得。
将宝宝抱上床后,抽取婴儿专用柔纸吸去水渍,用棉签抹上婴儿专用药膏,在胖胖大腿的一圈一圈皮肤缝隙中涂抹,以避免皮肤炎症发生。完成后我递给妻子一次性尿不湿,这是我首次接触,摸上去柔柔软软手感相当好。看着妻子给宝宝穿上后,分别拉出两边的粘贴带,将尿不湿固定在有松紧的腰间,而紧围大腿根部同样有松紧,拉出两边防尿液侧漏的立体护翼,扣上连衣裤扣子后哄他睡着了。
宝宝一觉醒来,妻子指着尿不湿说:“又尿了。”我不解地问:“你怎么知道?”妻子解释道,尿不湿上印有一条长长的黄线条,只要尿液渗入流到那里,此处线条自行变为蓝色。接着用手掂了掂尿不湿继续说,现在尿液量不多,线条颜色一半黄,一半蓝,并非每次小便都必须换尿布,可视尿积累的量而定。听后我恍然大悟,原来尿不湿还有提示功能,如此设计真是太人性化了。
我伸手摸了摸尿不湿,贴身穿的这一面却是干干的,仔细观察一番心生疑虑,既然尿是从这面渗透到尿不湿夹层中,怎么就没有一点潮湿的感觉?经查阅得知:表面包覆层紧贴婴儿的身体,利用高吸水树脂的强吸水性和强保水性,能够促使尿液快速渗透并有效阻止回渗,保持尿裤表层干爽。妻子还告诉我,待宝宝再大些就可穿拉拉裤,其原理与尿不湿相同,都是为了兜住宝宝的排泄物,但穿着舒适程度不一样,拉拉裤就如同一条小内裤,穿着非常贴身,舒适度更高,也便于宝宝爬行走动。
我在惊叹当今社会下婴儿装备先进的同时,也增长了见识与知识,同时不禁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我儿子生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尿布都是由妻子亲手裁剪缝制,布料特意采用家中半新旧的被里。由于被里经过一段时期的使用与洗涤,变得格外柔软,且又是全棉料,特别适合婴儿使用。因每天使用的尿布量很大,需裁剪好几条被里才够用。当年的被里款式单一,都是成条形状,但颜色却不少,红、黄、绿、蓝等。
那时要在婴儿腰上用根松紧带固定尿布,外面附上塑料纸,而尿布需反复使用。尤其到了寒冬腊月,洗尿布是个苦差事,手浸在冰冷的水中搓洗,手指冻得如胡萝卜般不听使唤,而大便粘在尿布上,黄黄的痕迹很难消除,既耗时又费力。天气晴朗时一竹竿、一竹竿洗净的湿尿布晾晒到室外,五颜六色,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当年人们戏称为“万国旗”。
最令人糟心的是遇到黄梅天,淅淅沥沥的雨下个没完没了,洗完的尿布无法晾干,只得放在煤球炉旁烘烤,需不时翻动,一不留神尿布就烤焦了,留下黄黄的痕迹。
如今随着时代发展,一切都日新月异,专业人士科学喂养婴儿的理论更系统,更广泛。人们摒弃了以往仅凭经验的喂养方式,上升到科学育婴,重视营养配比的多样化,以及对智力与体力的开发。更可喜的是,婴儿的装备不断升级换代,许多装备我是闻所未闻。看着儿子家中可升降多角度调节的餐桌婴儿椅;折叠式多功能婴儿手推车;可伸缩婴儿洗浴盆;集解冻、暖奶、调奶、消毒、辅食于一体的暖奶机;新颖别致柔软保暖的婴儿睡袋……仿如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必须更新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晚餐后,收拾完毕回到家中,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天,感到身心疲惫,四仰八叉躺在沙发上长舒一口气,脱口而出一个字“累”,妻子紧接着用“同感”二字应和,两人相视一笑,“累,并快乐着”。
文苑投稿电子信箱:
zfk@yptimes.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