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漫步在风景宜人的江浦公园,欣喜地看到老人们在树荫下凉亭里下棋打牌,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情;聆听社区业余歌手悠扬动听的歌声,尽情望着儿童们在湖边和草坪上欢快地玩耍……我就会情不自禁想起它的前身中太和里那一片老式住房,以及由此产生的那些难以磨灭的记忆。
岳父母家就住在中太和里(长阳路1121弄),狭长的弄堂,斑驳破旧的石库门房子,居民们使用马桶和煤球炉,深受脏乱差环境之苦。每天,天刚蒙蒙亮,弄堂里就会响起“沙沙沙”用长竹刷清洗马桶的声音。之后,便有人拎出煤球炉开始生火,扇子扇得“啪啪”响,一缕缕袅袅青烟从弄堂里升起,伴随着大娘大嫂的彼此招呼声,石库门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遇到台风季节,沉寂的天空被闪电撕开一道口子,暴雨夹着雷声倾盆而下,弄堂里便“水漫金山”,污水漂流,住在客堂间的岳父母家自然难逃厄运,脏兮兮的污水不断地涌进来,全家紧急出动用畚箕,扫帚,铅桶“拷浜”,一个轮回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剩下的只是一片喘气声。
尤为苦不堪言的是,夏冬季节,用电超负荷,经常跳闸,旧电线像个“定时炸弹”,一不小心就会“引爆”起火酿成大祸。如发生火灾,窄小的弄堂连消防车都无法开进来,只能靠弄内的消火栓救急。
我记得有一年大年夜,外面飘着鹅毛大雪,屋里全家欢天喜地地围坐在八仙桌吃火锅,一边吃一遍聊,正在兴致上,突然“叭”的一声电灯灭了,屋里顿时一片漆黑,一阵手忙脚乱找出蜡烛点亮,然后打着手电筒换上粗一点的保险丝,等到电灯又亮起,全家只得提心吊胆吃着涮羊肉,生怕保险丝再烧坏,刚才的喜庆氛围荡然无存。
冬天还好过,夏天更是遭殃。因房子密封性很差,电线又老化,无法装空调,只有靠电风扇“嗡嗡嗡”摇头一个晚上,其结果是鼻涕涟涟,感冒发烧。自从岳父中风后,苦夏更难熬,风扇不能对着吹,时间长了吹出来的都是热风,整天汗津津,怪难受的。好几次岳父发高烧到医院吊针吃药,一个多星期才缓过神来,忙得家人够呛。
没办法,屋里热得像蒸笼,人昏沉沉的,汗水一个劲地往下淌,此时最盼望的是太阳落山到弄堂门口乘凉。待到下午4点多,毒辣的太阳收敛起了灼热的目光开始西下,家家户户拉开门,用一桶桶水泼向门口的那一块地,只见白光一闪,“嗤”的一声冒出了青烟,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反复冲洗了几次,这才有了一丝凉意。到了5点多,弄堂里坐满了乘凉的人,一家家围着小桌子吃饭,菜虽不多,但吃起来却津津有味。晚饭后,人们在这里乘凉、聊天、喝茶、下棋、打扑克,孩子们做功课,玩耍。几把咯吱咯吱的靠背竹椅,几把呼搭呼搭的蒲扇,和着哇里哇拉的上海话,构成了石库门的消暑图。直到夜色已深,路人稀疏,天稍微风凉了些,众人这才回家睡觉。一些年轻人索性躺在竹椅上或钢丝床上盖上毛巾毯。一觉睡到天亮,这倒也成了石库门战苦夏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进入新世纪,杨浦区政府加紧旧区改造,动迁了这里的居民。建成了绿树成荫,花木扶疏,鸟语花香,缓波清流的江浦公园,为周边的市民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的休闲和健身场所。公园的西南角是钢框架,玻璃幕墙,轻钢屋面的杨浦区城市规划馆,兰州路桥旁边是金鹏花园等高楼林立……
昔日破旧不堪的旧区里弄变成了绿地公园,见证了杨浦区沧桑巨变和百姓生活的变化。现在想起来连梦里也会笑出声来,相信杨浦会变得越来越美,老百姓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