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六月六,天贶节

  ■裘影萍 文 

  在农村,有这样的风俗:六月六,请姑姑。因此,六月初六那天被称为姑姑节。其实,六月初六还是天贶节。贶,是赐赠的意思。这是一个古老的节日,现在已经失传了。但是,40年前我在江苏东台农村插队的时候,经历过这个节日。六月初六那天清晨,当地人都很早就起床了,全家长幼聚在一起,互道恭喜,并吃一种用面粉搀和糖油制成的糕屑,说是“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 

  据当地老人介绍,天贶节起源于宋代。宋真宗赵恒是一个非常迷信的皇帝,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的六月初六,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降于泰山,遂定这一天为天贶节,还于次年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以谢上天。 

  天贶节的民俗活动,虽然已渐渐被人们遗忘,但有些地方在这一天有其他习俗。在农村,有“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俗谚。“红绿”指五颜六色的衣服。此谚的后一句,又作“家家晒龙袍”。百姓的衣服为何称“龙袍”呢?这个典故起源于扬州。话说乾隆皇帝在扬州巡游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湿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换,只好等待雨过天晴,将湿衣晒干再穿,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有“晒龙袍”之说。长江流域一带,经过了黄梅天,藏在箱底的衣物容易上霉,取出来晒一晒,可免霉烂。 

  在江南农村的一些地方,还有“六月六,看谷秀”的风俗。按节气,此时已近大暑,入初伏。民谣唱:“知了叫,河水响,你看庄稼长不长。”这时节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充沛,春茬谷子等作物已开始抽穗,这时农家要观察长势,以卜丰欠。六月六农民还称为“虫王节”,要在农田、庭院里焚香祭祀,祈求上天保护,五谷丰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旅游
   第03版:时报周末·生活
   第04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5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6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第08版:时报周末·焦点
让镜头在普通人身上聚焦
水长城
套鞋的故事
六月六,天贶节
品味三道茶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7六月六,天贶节 2013-07-13 2 2013年07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