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进大理,苍山洱海环抱中的民居错落有致,青瓦、白墙、淡墨画的独特白族建筑物随处可见,每个村寨都保持着基本一致的格局。可以看到飞檐,看到画壁,醒目的白,醒目的画,但都逃不过青白的颜色。流行土、木、石结构的两层房屋,多为坐西朝东或者坐东朝西、坐北朝南。民居与花园水乳交融,大理居民爱花,有“家家流水,户户养花”的美名。居家都特别讲究门楼的装饰,常用花砖砌成飞檐斗拱,并饰以浮雕、彩绘,显得富丽堂皇。
沿途的大街上,男人多为上身穿白色对襟衣,外套一件黑色领褂,下身穿蓝色或白色的长裤,头缠白色头巾,有的还肩挂既可装东西、又是一种装饰的绣花挎色。女子一般穿白色右衽上衣,外加红、蓝、黑领褂,腰系围裙;姑娘们的服饰最为鲜艳迷人,多用红头绳缠绕发辫,盘缠于额顶,再用一块彩帕或绣花头帕包头;而耳边飘垂的一绺长长的雪白缨穗,显出了少女的风韵。特别是那紧束腰身的镶边绣花围裙和飘垂的裙带,愈显女性的苗条和婀娜多姿。我觉得,姑娘们头上那些五彩缤纷的包头,为大理城增添了许多绚丽多姿的色彩。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白族总人口180多万,其中80%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此外云南省的怒江、保山、丽江、楚雄、昆明以及湖南的桑植、贵州的毕节、四川的西昌等地亦有分布。
到大理,我们除了登苍山,观洱海,逛古城,看三塔,游览电影《五朵金花》里动人的爱情故事让无数人为之向往的蝴蝶泉,领略《天龙八部》故事的起源及拍摄外景地天龙洞外,还参观了花树盆栽、生机盎然的白族民居;欣赏了白族姑娘婀娜的歌舞表演,解读她们的绣花围腰、绣花鞋和包头上暗藏的“风花雪月”;同时品味了由温柔可亲的众多漂亮金花,她们用歌声与欢笑献给客人的“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
三道茶是白族民间的礼仪风俗,流行于云南大理,凡宾客来家,主人便以洁白精巧的瓷杯斟满三道茶招待,为招待尊贵客人的上礼。第一杯苦涩,喝了能止渴生津、消除疲劳,比喻少年捱苦;第二杯香甜,喝了能提神补气,神清气爽,喻意中年过幸福生活;第三杯百味交集,喝了它能满口清香,回味无穷,代表老年细味人生。人生如茶,这里面有很深的哲理;也反映了白族人民乐天自信,热情好客,以及追求稳定和谐的民族性格。
据介绍,“三道茶”的做法别具一格,第一道“苦茶”,是由主人在白族人堂屋里,一年四季不灭的火塘上,用小陶罐烧烤大理特产茶叶到黄而不焦,香气弥漫时再冲入滚烫开水制成。白族人讲究“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所以这道茶只有小半杯,以小口品饮,在舌尖上回味茶的苦凉清香为趣;第二道茶,用大理特产乳扇、核桃仁和红糖为佐料,冲入清淡的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制作而成,所用茶杯大若小碗,客人可以痛快地喝个够;第三道茶是用蜂蜜加少许花椒、姜、桂皮为佐料,冲“苍山雪绿茶”煎制而成,此道茶甜蜜中带有麻辣味,喝后回味无穷。
“三道茶”源于唐初,南诏国中后期,佛教在大理兴起,寺庙里倡导坐禅饮茶,游客也喜欢饮茶止渴,茶道兴盛经过宋、元时期到了明、清之际,白族家室多爱饮烤茶,招待客人饮甜茶,在婚事、节日期间专饮“三道茶”。如今白族“三道茶”已发展到极富内涵的茶文化的高度,形式三道茶之间都伴有霸王鞭、哭嫁、掐新娘、抢枕头等歌舞节目。
我在饮茶的过程中发现,喝的苦茶其实就是铁观音,甜茶就是用蜂蜜和花生屑等东西冲泡的,回味茶就是用姜片冲泡的,里面好像还添有中药,尽管味道复杂,却都很好喝。导游李金花对我们讲,这第三道茶可以预防感冒。游客听了顿时议论纷纷,有的说“乘四百公里长途起早摸黑太辛苦了”、有的说“大理天气早晚都很凉快”,所以大家把第三道茶都赶紧喝光了,有少数游客还在向这里的金花要茶喝,希望真能够预防感冒。此刻,我看见穿梭在人群中的导游李金花,正在帮助几个游客穿上白族服装拍照,我觉得白族女孩的衣服真的好靓丽,还有头饰,有几个少女穿上也很漂亮。
出白族民居大门时,迎面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让每个人的眼睛都慢慢睁大了,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一种流连忘返的想法油然而生。这时,我老伴特别兴奋,简直是震惊了。他说,在高楼耸立的“水泥森林”中常常感到心慌气短,如今我在云南天天呼吸通畅,释放情绪,无论是散步还是看景,都是那么令人惬意、那么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