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由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9月1日起实施,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都将纳入全国统一的平台,这样一个统一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以后,每个中小学生都将获得一个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的学籍号,电子学籍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唯一性,终身不变。
本区目前已启动学生数据采集工作,一年级、六年级、高一年级学生9月底将实现“一人一号”。
目前全国各省之间的学籍管理制度“各自为政”,甚至学籍采用的系统模块都是各自设计和规划的,要纵横贯通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特别是跨省份、跨地区转学、升学增多,使得学籍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
建立全国统一的学籍管理制度将主要解决三大问题:各地原有学籍管理方式所依靠的信息模块、技术平台、管理口径互不兼容,在省际之间难以实现互接互认,在实际学籍办理中出现衔接困难或无法衔接;原有学籍管理方式产生了学籍数据分散、采集困难、交换不畅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教育经费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等工作;当前出现的“高考移民”、控辍保学、转学不规范、大城市择校、随迁子女就读、留守儿童管理、学生人数统计等诸多方面的管理困难,需要通过电子学籍系统和新制度的支撑来推动问题的解决。
“新的学籍管理系统通俗地讲就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全程管理学生学籍,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将极大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学校和家长。”据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电子学籍系统环境下,家长只需向转入学校提出申请,其他流程有望通过网络完成,学生学籍转接将更为便捷。
据了解,学籍系统一期将建设中央、省、地市、县、学校五级应用系统中的核心学籍管理和营养餐管理功能。核心学籍管理包括学籍注册、学籍档案管理、学籍异动、升级、毕业、成长记录等,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包括资金拨付、责任体系、学生就餐台账和寄宿生补助等功能。学籍系统二期将扩充、完善学籍管理和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功能,增加校车管理、成绩管理、综合素质评价、查询统计分析、办公等业务管理,以满足中小学校日常管理、教育事业统计、学籍数据监管、业务流程管理、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管理等需求。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将覆盖2亿多中小学生,外籍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学籍管理也参照此办法执行。10月底前全国将完成中小学生信息采集录入,采集工作将采取家长签字、修改留痕等技术手段,可实现逐级核查、永久追踪,从技术上防止随意修改学生学籍信息。